梁景烈,男,玄门天宗在末法时代的某位门主。
武道纪元末期,随着灵气的持续下降,练气越来越艰难,不仅在日常修炼中导入、吸收难;在战斗中回复、恢复更难。
故而练气类武者在战斗的续航能力上远不及佛门的炼体类金刚。
所以,当时玄门天宗里关于是继续以炼气为主还是转修炼体之争,是愈演愈烈。
在此背景下,时任传功长老梁景烈融合道、佛、儒三道经典,创出九阳道经。
真经专注于内功练气修行,使其在末法时代,成为灵气回复最快的绝世神功。
其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武道真意,较之以前类似功法,对灵气环境要求更低。
故一经面世,就被称为超越先贤,是最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不朽之作。
也为玄门天宗力压佛门,继续执宗门牛耳,做出了巨大贡献。
梁景烈是谁,在玄天塔的记忆里没有多少记载、描述,杨东望自然也不清楚。
但九阳道经是什么,杨东望那是如雷贯耳,虽然说道经、真经有那么一字之差,但杨东望可不觉得这是什么关键。
尤其是看到道经特性描述与开篇之后,杨东望更确定了,但也更蒙了:
“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要用意不用劲。随人而动,随屈就伸,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
。。。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已动。劲似宽而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呼翕九阳,抱一含元,可名《九阳道经》”
这他娘的这不就是大教主张无忌的招牌功法,他仗之泡妞的无上神器么?
难道是?
教主的原型是门主?
是不是这样的?
玄天塔散发梁景烈的记忆资料时正好被老爷子得到了?
不过那时玄天塔已经无药可救了,信息杂乱无章;当然也可能是老爷子觉得梁门主的事迹不接地气,从而仅仅是借用了一些武学设定,从而创出了张教主?
嗯,应该是这样,因为除了武功,无论是性格还是行事作风?门主和教主那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虽然杨东望还没去看梁门主的人物自传;但他用脚指头想,都能知道,他俩不是一类人!
如果门主也是像教主那样性格软软绵绵,做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那么他们玄门天宗还想解决内部纷争?力压佛门?想都不要想!
只不过没想到当年的天宗也出现了气、体之争,这倒是和笑傲里的华山剑、气之争有点像,老爷子真是天才!
一份信息都能被分散用到的这么多地方,不亏是大家!
不会生搬硬套,而是消化吸收转为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