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晚瑶在家给两人一人做了两身后衣服,又缝了两双厚实的被子,玉兰家离的近,现在秋忙过了,玉兰开始做绣活了,以前不认识同龄的,现在好不容易遇到叶晚瑶这样交心的,这几天天过来串门子。
二嫂今天难得来串门子,趁着这个时候,都开始做起了厚衣服,为过冬做准备。
南锦在家闲着没事儿,自己用竹子削了些剑,等着天晴了去深山里几天。碍在家里有外人,他不好意思往堂屋里待,直接去了院子里。
“我就喜欢晚瑶嫂子着堂屋,做着怪舒服,还宽敞,特别是下雨天还不粘泥巴的院子。”玉兰绣着一个帕子道。
“可不是,啥时候我们翻盖房子,也像要个这样的院子。”楚秦氏坐在软塌上,羡慕道。
“二哥能挣银钱,等你们攒够了钱,最好盖个青砖瓦房,到时候弄个地龙取暖,舒服着呢,我们家看着好看,不实用,冬天的时候不好取暖。”
“青砖瓦房盖起来可贵着呢,至少要七八十两银钱。这地龙更不用说了,也就大户人家用的起,哎,也不知要攒到什么时候。”楚秦氏一想到房子,就范了愁。
“二林哥一年接个十来次的活儿,年就能盖起来。”玉兰在一旁打趣道。
楚秦氏睨了她一眼:“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家老的能干,两个儿子的房子都弄的妥妥的,你家海生也能干,你也能接个绣活补贴个家用。”
“哎,是呀,我那公公可能干了,就是走的太早了。”玉兰刚嫁进来没多久,她公公就走了,去的也急,没受什么罪。
村里人在下面都说海生爹有福气。
“二哥怎么不在镇上开个家俱铺子,这样知道的人就会多些,到时接的活儿也会多些。”
“镇上开个铺子,我也想过,可二林说不行。”
“说起来镇上竟没有家具铺子,你们要是开一个,独一家,铁定生意好,怎么不行了?”玉兰疑惑道。
“先下手为强,玉兰说的对。”叶晚瑶觉得,想挣更多的钱不下本是不行的。
“你二哥当时就是在镇子上给人当学徒的,那家当初说是去县里开铺子,实际上是镇上生意不好,才走的。咱们镇子周围有好几个村儿,街坊邻里的总有些会木工手艺的,谁家要是做家具,直接就找上门来打家具了,很少要现成的,虽说镇上住着几个员外郎,可他们要是做家具,大多都是去县城里请人,有的甚至直接去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