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之地的渔村可以成为港口,而内地的百姓想要发展,就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
如今手握大明大笔援助的南洋诸国都在撒钱,大笔大笔的撒钱。
大明朝廷给予的援助,大明商人带来的财富,让南洋早早就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而一笔笔宝钞撒下去,也让大明宝钞融入了南洋的方方面面。
没办法,你手里握着的是大明宝钞,那你想撒钱想交易也只能用大明宝钞,更何况大明商人也不会用金银交易,所有的贸易往来全部使用的大明宝钞,南洋诸国手里的金银珠宝在此时只能算是贵重物品,但已经不能算作钱了。
而大明宝钞在南洋普及开来,对大明来说就是眼下最大的收获。
就在大明宝钞逐渐走进南洋家家户户,人们习惯于使用宝钞,而不是使用金银,同时逐渐放弃以物易物之时,大明在巴达维亚也展开了一系列建设计划。
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那个钢铁厂了。
仅仅还处于初期建设阶段,那钢铁厂的占地面积就引得旁人频频侧目,完全按照大明工业需求建造的钢铁厂,将会成为南洋未来最大的钢铁企业,满足民用军工诸多需求。
这座钢铁厂的出现,不仅让南洋诸国惊讶大明的工业能力,更让万丹,这个就在巴达维亚边上的小国产生了震动。
万丹这个小国有过兴盛,最强大的时候,万丹占据了爪哇岛的西部,苏门答腊岛的南部,还有婆罗洲的西部,不仅势力庞大,而且商贸发达,曾一度成为南洋的贸易集散中心,与东方,中南半岛,印度、波斯等贸易密切。
但那是兴盛的时候,如今的万丹,其国土面积已经仅剩下爪哇岛西部的一点领土了。
随着尼德兰人入侵,加上万丹内部为了争夺王位爆发的内乱,让万丹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危险境地。
可以说如果不是大明到来驱赶走了尼德兰人帮万丹扫除了外敌,万丹仅剩的这些地盘都要四分五裂。
而没了外敌,万丹内部的动乱也没有消失,诸多势力的参与,让万丹内部的动乱频频发生。
因为曾经属于南洋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和其西北地区海港的天然优越性,万丹从大明获得了不少援助,一方面用于扩建雅加达,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国内,发展军力,起码不能一直被马打蓝威胁。
在有着大明援助之下,万丹那内外交困的局势总算好转起来,可万丹国主在操劳国事,和国内诸多势力勾心斗角之下,已经身心俱疲,油尽灯枯了。
万丹国主很清楚,他一旦死了,万丹又要陷入内乱,而马打蓝也好,巴邻旁也好,都会觊觎万丹的土地,万丹的财富,万丹绝对会被这些国家撕裂!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到那个时候不仅基业保不住,万丹的国民会沦为他国的奴隶,万丹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凭什么!
凭什么那些贵族一直给自己捣乱不让万丹整合到一起?
凭什么他们可以置身事外,哪怕战争到来也能安然无恙的投降保全富贵,可王室和百姓就要迎来倾覆之灾?
万丹国主不能容忍自家基业就这么灰飞烟灭,他也不允许好不容易才看到曙光,好不容易才勉强整合在一起的万丹国在自己死后就要面临君弱臣强,四方动荡的局势。
思来想去,万丹国主想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狠辣计划。
首先,万丹国主把自己包装成了对中原文化和大明王朝无比倾慕的样子,不仅仅花重金把王宫内的装饰换成了大明样式的,还宣称要把王宫和王城营建成大明的样子。
不仅如此,万丹国主又在国内推行中原文化,鼓励官员百姓都说汉话,行汉礼,他还无比欢迎大明商人的到来,甚至亲自在王城内建设了一所学习中原文化的学院,并且给自己的儿子们聘请了大明的老师,全方面学习大明的一切。
这样的举动无疑让万丹国内的贵族和外面的敌人看的有些眼花缭乱,一时间弄不清楚万丹国主想要干什么。
而在这个时候,万丹国主做出了最新的操作,他一方面写信给巴达维亚的钱龙锡,希望能得到钱龙锡的庇护,同时又宣称他仰慕中原文化,要前往大明过完人生最后的日子等等。
这一系列操作不可谓不狠辣,万丹国主相当于抛弃一切选择相信大明朝廷,希望大明朝廷抱住他的基业了。
但凡大明朝廷要出手,那以万丹眼下的情况,大明动动嘴这片土地就得改姓。
在巴达维亚努力经营的钱龙锡收到万丹国主的信后,思索一番明白了万丹国主的想法:“他这是要全面投靠朝廷了啊,这是好事啊。对眼下的南洋来说,这相当于一声惊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