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页

赵顼皱眉道:“这事怕是不妥,李评贬官到外地是王相公一力主张的,如今骤然回京,恐惹人议论。”

高太后冷笑道:“你无非为了王安石的面子罢了。老身就不明白了,王安石究竟有什么不得了的本事,能让你为他放弃李评这个故交。这天下究竟是你做主,还是王安石做主?”

太皇太后亦道:“老身身处后宫,原不愿关心外事。但近来宗室子弟和外命妇入宫请安都说,如今天气久旱,怕是与朝廷行新法不当有关。民间甚苦青苗、助役钱,还是早些罢去吧。”

赵顼一向防范后宫干政,冰冷的目光扫过左右内侍,沉声道:“这话祖母从那里听说的?无知小人妄传罢了,祖母千万不要轻信。朝廷行青苗、助役之法,是为了利民,并非是苦民。”

太皇太后看赵顼一脸固执的样子,忍不住叹了口气道:“王安石确实有才学,但近年来得罪的人太多,怨他的人自然也多。大哥儿欲保全他,不如暂出之于外,过一年半载再召回来。本来我朝宰相就没有连续执政五六年之久的,让他出任地方休息一阵,也是朝廷对他的体恤。”

赵顼皱眉道:“群臣之中,唯有王安石能够横当国事,孙儿实在离他不得,怎能放他出任地方?”

因宣德门一事,赵颢被罚俸禄,本就对王安石大为不满,此时亦忍不住发声道:“太皇太后之言,至言也,官家不可不深思。”

赵颢与赵顼同母所生,性情和软,不比赵顼有时固执不会讨好长辈,故自小便深受高太后和先帝喜爱。长大后谦逊孝友,更是颇有贤王的名声,赵顼本就对他颇为防范。高太后和太皇太后语涉朝政,明言要他罢相,赵顼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火儿,碍于孝道不便发怒。但听到弟弟也这样说,忍不住气不打一处来:“二哥这话何意?是怪我败坏天下吗?”

他冷冷扫了赵颢一眼,提高了声音道:“二哥是宗室近亲,若对我行事不满,自为之便是了。”

赵顼的眼神凌厉如刀,说出的话更是毫不留情,赵颢心头涌上阵阵寒意,忙跪下哭泣道:“官家何至于是,臣岂敢有他意?”

高太后忙上前拉起赵颢,又怒向赵顼道:“仲针,你闹够了没有,都是一家骨肉。你说出这样的话,让仲明今后如何自处?”

赵顼冷冷道:“我朝家法,宗室不得干预朝政,二哥妄议前朝政事,又将置我于何地?”

赵妙柔见气氛尴尬,忙出言劝解道:“二哥想来是无心之言,官家还是不要计较了吧。今日是妾的生辰,一家人原该和和乐乐才是,官家给妾个面子,还是早些开筵吧。”

众人这才揭过不提,然而早就没了兴致,匆匆喝了几杯酒就散了。

这天下午,云娘编写杂记缺一些资料,和阎守懃打了个招呼,便到崇文院去查阅。

崇文院位于大内左升龙门北部,前身是后周殿前都点检公解,太祖时为车硌库,栋宇宏大,太宗时在此地建崇文院,东廊作为昭文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为史馆书库,又在中堂营造秘阁。云娘在西廊书库查阅摘录完一些西北方志后,想要顺便查看一些药房,便到向往已久的秘阁一观。

内诸司的房屋,要属秘阁最为雄伟,云娘发现里面除了本朝历代皇帝诗文著作,还有天文、占候、谶纬、方术、兵法等书,不由大感兴趣,正要细细观看,却见一位中年士人人匆匆进来。那士人没料到秘阁内居然有一位年轻女子,不由当下愣在那里。

云娘看士人年纪四十岁上下,身着朱色云锦公服,虽然身材矮小、相貌平常,但一双眼睛格外有神,仿佛能洞察万物。云娘不由问道:“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那士人这才回过神来,拱手道:“在下姓沈,字存中。”

这回该云娘惊呆了,这不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沈括嘛,技术大师和精英官员的结合体。这才是不知几百年,才能得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云娘稳住心神笑道:“原来是陛下新封的知制诏,妾失礼了。”

沈括笑道:“敢问娘子如何称呼?”

云娘笑道:“妾为宫中司药局典药,偶然想起一个药方,想要在秘阁古籍中查验。”

沈括大感兴趣:“娘子不妨说说是什么药方,也许我能记得那本书上提到过。”

云娘边回忆边说道:“是一个避瘟疫的方子,取大麻仁、柏子仁、干姜、细辛各一两,附子半两,炮,捣,筛,正旦以井华水,举家各服方寸匕。”

沈括听完就笑了:“这是葛洪《肘后备急方》里的避瘟疫药干散。娘子想要查验,在东边第二排书架找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