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两位大人便都来到了。
兵部尚书吴梁,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因为常年带兵打仗,身形壮硕健朗。
“吴梁,你立即封锁石人的消息,切不可传出去。若是这件事传出去了,朕不过放过你们三人的!”李邺谨又对赵隶道,“你去查查,这石人是谁搞得鬼,谁是主谋,想要谋反!”
皇帝一声令下,他的三位重臣都退了下去,开始忙碌起来。
石人的阴影令整个望月都笼罩在一层暗影里,风雨欲来。
第二百三十一章 何勇起义
顾天澜依旧安静地呆在甘泉宫中,接受着李邺谨的威胁。
李邺谨来甘泉宫的次数越来越少,来了也是坐一下便离去,再也没有对她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每一次来,李邺谨的心情越来越焦躁,眉头皱得越来越紧,到了后面,甚至连脸色也维持不住,黑着一张脸,阴晴不定地打量着她。
顾天澜像是毫无所觉,依旧悠闲地过着日子。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石人出现的一个月里,整个望月已经传遍了这件事。当秋天到来的时候,终于有人利用这件事做了一个大文章——泾阳何勇以‘顺天应命’为由,发动起义,短短几日便召集起义军五千人。
前几年,顾家倒台,皇帝为了彻底肃清顾氏‘余毒’,杀了许多替顾家说话的人。这其中许多都是忠良,一身傲骨的良臣。
良臣死,自然是奸臣当道。奸臣为了一己私利,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的日子过得日益艰难起来。
皇帝越压制,百姓便越反抗。皇帝不准提及顾家,百姓便想到当年顾将军在的时候,望月何等的河清海晏。
这些百姓都是经历过盛世的,心中早有不满。这不满渐渐累积着。
石人像只是个契机,真正引起反抗的还是泾河决堤,淹了大半个泾阳。灾民遍野,民不聊生。李邺谨是派人去治理水灾的,并且拨下二十万两银子,但是到了百姓手里,便连糟糠都不剩了。他派去的人强行征纳百姓修河堤,百姓终于忍不下去。何勇借着这个机会,杀了皇帝派来的人,百姓争相呼应,便有了这支起义军。
这支起义军开始只有五千人,皇帝并未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