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你,一别多年,你都长成大姑娘了,我一时竟没认出来。”长孙五妃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杨珪娘已经满十四周岁,虚岁十五,身高差不多一米六的样子,和当年小包子的可爱模样有了很大的差别,不过那双明亮的大眼还和当年一般,清澈见底,一点没变。
“哦,对了,这但是我姐姐,她是”长孙王妃对这姑娘的印象很好,认出是她之后,便指着李秀宁给她介绍。
“杨氏珪娘见过公主殿下。”杨珪娘连忙朝她行礼,看着平阳公主的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显然十分崇拜她。
平阳公主的事迹长安贵女们不知道的不多,她班师回朝那一日,杨珪娘还特意跑到街上来看过。
待她离去之后李秀宁一脸好奇的问了长孙一句:“二娘,这是哪家小娘子,看着很不错矣,尤其是那双眼睛,和你当年有点像,清澈无邪,光亮照人。”
“弘农杨氏之女,确实很不错,心性和教养都是一等一的好。”长孙王妃答道。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元吉定亲(上)
弘农杨氏之女么?出身也不错,元吉这小子还没有王妃,这姑娘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平阳公主听完,一脸若的所思。
她母亲窦皇后已经不在了,元吉是他们姐弟五人中年纪最小,也是唯一一个没成亲的人,李元吉现年已经十七,通房妾室倒是有几个,正妻人选目前却尚无头绪,李秀宁这个做姐姐自是免不了要多操几分心。
因存了这么个心事,平阳公主不自不觉的就对这姑娘留心起来,回府之后她特意找人去打探杨珪娘的情况,很快关于杨珪娘的一应资料就到了她手中。
杨氏珪娘,隋宗室杨恭仁的堂侄女,杨恭仁虽为前朝宗室,但和高祖关系颇为不错,隋炀帝在位晚期,他已对炀帝不合时宜的苛政颇为不满,李唐开国之后,他积极响应,转投李唐怀抱,高祖对其也颇为看重,现居黉侍郎一职。
杨珪娘之父父虽未入仕,但饱读诗书,颇有才名,母为荥阳郑氏旁系之女,算起来太子妃郑氏也算同出一脉。
杨珪娘本人在一众贵女圈中口碑亦颇佳,目前尚未蹲,这样的一个姑娘,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和元吉都颇为般配,哦,不对,让元吉配她其实有点委屈这姑娘。
说起来元吉和京都一众纨绔子弟比起来还算是不错的,好歹在军营里磨炼了几年,一身功夫颇不为俗,相貌也不差,出身更非一般人能比。
但他脾气比较急躁,自控能力也不太好,不仅会惹事,一旦真遇到困难的只会往后缩,和他两位兄长、太子和秦王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罢了,虽然说让元吉配这姑娘有点委屈她,但元吉身上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他好歹不是知错不改的浪荡子,在太原打了败仗回来被高祖发配到秦王麾下后,表现颇为安分,颇有几分知耻而后勇的意思。
若是这姑娘能投他的缘,两人能结下亲事,日后她能管得住元吉,元吉想必会越来越懂事的,平阳公主综合分析了下两人的优缺点后,嘴里自言自语的道了一句。
几日后,平阳公主来到秦王府找孙长王妃,以她们俩的关系也用不着绕圈子,平阳直接讲明来意:“二娘,你觉得杨氏珪娘和元吉怎么样?”
“四弟么?嗯,他们俩年纪相当,门当户对,还算般配。”长孙王犹豫了一下,才接口道。
“哎,二娘,你是觉得元吉脾气暴躁,在女色这一块自制力又不太好,还没成亲,府里就有了几名妾室,若不是父皇和他两个哥哥严厉训斥,只怕庶子庶女都弄出来了
“像四弟这样的人,不是杨家姑娘的良配吧?”平阳公主瞧出她的犹豫,微叹了口气。
元吉是她一母同胞的嫡亲弟弟,在感情上她肯定是偏向向元吉,但她是个讲理的人,自然不会在明知自家弟弟身上有诸多缺点的情况下、还昧着良心打包票说他一定是某个女子的良配。
“话也不能这么说,元吉虽然顽劣了些,却不是一无事处,瞧他对父皇、对两位兄长,对姐姐,还有对大嫂和我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他是个重情的孩子。”
“如果有人监督他,他身上的一蝎病也是能改掉的,杨家小娘子如果真能投他的缘,得他青睐,两人能结成亲事,有位聪明懂事的妻子在一旁帮衬着,他可能会慢慢成长起来。”长孙听得平阳公主的话后,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这门亲事还不错,便安慰了她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