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页

盛唐贤后 方之影 772 字 2022-10-14

“为何不能?王爷和太子都是嫡子,太子若和普通人比起来倒也不差,但和王爷你比起来,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的大唐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可一祷了王爷,李唐江山保不保得住都两说,又何谈其它?武德七年,陛下受人蛊惑,畏惧突厥,想迁都的事王爷没忘吧?”

“当时太子、齐王和一应朝臣皆应声附和,若没了王爷,凭着齐王、太子和陛下,一旦突厥铁了心要全面进犯中原,他们抵挡得住?”长孙无忌眉头一皱,接过话头。

“不错,我挺长孙大人,我和老程一样,是粗人,说不出漂亮的大道理,但基本是非却懂,所谓盛世立长,乱世立贤,王爷的功勋才干,大唐没有第二个人能比。”

“以大唐如今的处境,没有第二个人比王爷更合适接掌帝位。”尉迟敬德大手一摆,大声道。

“可他们,一个是我的亲生父亲,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都是与我一母同胞的兄弟,真要兵戎相见,我”李世民双手紧握成拳,痛苦的闭上双眼。

“王爷,如今不是行妇人之仁的时候,凡成大事者皆不拘小节,当年周公罢黜管叔、蔡汉,舜王疏井莫不如此”

“王爷现在若不动手,一旦失了先机,将来就很可能就会造成大唐江山覆灭,天下百姓流离失所。”

“我们若现在动手,只要细心筹谋,将此事的伤亡和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畴之内,一旦解决了太子和齐王,以王爷的影响力,根本无须担心不能顺利接掌政权,也无须担心天下人不服。”

“在天下人的眼里,王爷是比太子更能给他们带去希望和安全的人,你在天下百姓和朝臣的心目中的份量,丝毫不在太子之下。”房玄龄道。

第一百八十四章 喋血玄武门(一)

“舅舅,你的意见呢?”李世民握拳转身,闭上双目,沉默了许久才睁开眼睛,他睁眼之后将视线投到自进门之后,尚未发过一言的高士廉身上。

“王爷,微臣是无忌和王妃的舅舅,王爷若一旦决定起事并成功,我便成了外戚中的一员,无忌如今已身在局中,按制,我这个时候是不便多言的。”

“但王爷今日既已将微臣召来,即已表示打心底将微臣当成了心腹,为此,微臣即便明知此时多言有逾制嫌疑也顾不得这么多。”

“在是否取太子而代之的这件事上,微臣完全认同诸位将军、房大人、杜大人和无忌的看法,如今的大唐,没有第二个人比王爷更合适继承皇位,如今的大唐看似一片欣欣向荣,实际则机四伏。”

“其它的暂时不说,但说突厥,东突厥这些年在始毕、颉利两代可汗的经营下,已成为草原上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势力,颉利可汗帐下现有数十万精锐骑兵。”

“若没有王爷,不论是现在的陛下,还是太子,他们都抵挡不住突厥的兵锋,我说这些并非危言耸听,或故意讨好王爷、拍王爷的马屁,而是发自本心的肺腑之言。”

“王爷在军中的影响力有多大这一点不必我多说,若没有了王爷,你麾下这些将领不可能服别人,他们的结局只有两种,一、另立山头,揭杆造反。”

“二、被太子一党彻底清除,不管是哪一种,对大唐国力的损伤都是难以预计的。”

“没有了天策府,没有了王爷麾下的这些将领,大唐想抵挡突厥的兵锋无疑于痴人说梦,其实这些事我不说,王爷也清楚,你如今犹豫不定,不过是亲情难舍罢了。”

“可是王爷,你应该知道,纵观今古,大凡做大事者,皆需做出处舍,老天爷是公道的,他不可能把所有的好处都给某一个人。”高士廉缓缓开口道。

“我知道了,多谢舅舅教诲,多谢诸位的支持和对本王的信任,本王决定听从大家的建议。”

“不过既然决意取代太子,这件事就需好生筹谋,我们一定要将每个环节都考虑周祥,做到滴水不漏。”李世民听完之后,沉默了片刻,目中的迟疑逐渐消散,心念最终变成坚定无比。

“这是自然,不过今日已是五月三十,陛下命我们六月六日就要离开长安,时间紧迫”长孙顺德和侯君集等武将听得大喜过望。

“这事自有房大人,杜大人和长孙大人他们操心,让我们去想这些事纯属添乱,王爷,具体该怎么做,你吩咐就是。”侯君集他们的话没说完,就被脾气急躁的尉迟敬德给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