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日,太子李世民带着她入宫受策封礼,之后秦王府一应家眷迁入东宫。
高祖退居幕后,太子监国,一应军政大权,皆由太子主理。
六月二十三日,白天天上出现太白星,众人惶恐,自三皇五帝以来,白日天上出现太白星,就被视为不祥。
而此时离玄武门过去不过二十天的时间,其中与太子一脉关系不清不楚的人,趋机煽动民意,山东地区不少人举起了反旗。
可在李世民的铁腕下,这些煽动没有任何效果,幽州都督、庐江郡王李瑗刚竖起反旗,就被镇压下去,枉送了一条性命。
六月二十七日,太子下令,赦免幽州辖区内因李瑗反叛而受连累的一众百姓,七月初五,齐王妃的堂叔杨恭仁被免职。
与此同时,太子右庶子高士廉受命出任侍中,左庶子房玄龄任中书令,萧蠫任尚书左仆射,七月初七,太子再下谕令,命宇文士为中书令,封德彝任尚书右仆射。
李世民这一系列的动作,让那些有异心的人暂时都收敛了爪子,蛰伏不动,八月初一,近期来频频挑衅的突厥突然派人求和。
李世民虽对他们的突然示好感到惊讶,可他刚刚接过大唐政权,根基未稳,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节外生枝,顺势就接了突厥的好意。
八月初七,吐谷浑派使者求和,当夜,已有一个多月不理政事的高祖将李世民召中宫中:“太子,看样子你确实比朕更擅管理国家,你接掌政权以来,不过一个多月时间,突厥,吐谷浑等都纷纷派人前来求和”
“儿子惶恐。”李世民不知他为何突然说这些的话,心里有些不安,连忙恭身请罪。
“你不必紧张,朕也没有任何讽刺之意,说的都是真心话,我年事已经高,近年来处理国事已有些力不从心,而你又和隐太子不同。”
“你这些日子监国的举动朕都看在眼里,一应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根本用不着我担心,朕又何必还受这份罪,朕明日便下诏,宣布退位,让你登基。”
“唯有一条,这太极宫朕住了多年,一时有些割舍不下,还想多住些时日,你的登基大典便在东宫的显德殿举行,如何?”李渊摆了摆手,一脸语气深长的开口。
“父皇厚爱,儿臣谢恩,其它的一切但凭父皇吩咐。”李世民跪到在地,恭恭敬敬的朝李渊叩头谢恩,李渊肯在这个时候主动提出禅让,即便不肯让出太极宫,对李世民而言也是大喜事。
竖日,唐高祖李渊就亲下诏书宣布退位,命皇太子李世民接掌帝位。
八月初九,初秋时节,天高气爽,万里无云,李世民身着黑色滚金冕服,头戴通天冠,乘坐着六马銮驾,来到显德殿,由裴寂宣读登基圣旨,登上了帝位。
第二百零三章 封后(上)
裴寂宣读完圣旨,李世登上帝位,接受了百官朝拜后,紧接着带领一应文武大臣去都城南郊遥祭帝陵,告示先祖上天,随后大赦天下,放回武德年间被流放的人员。
同时封赏了无数文武官员,根据他们各自的功勋,授爵封勋,并颁布政令,免除关内和蒲、芮、虞、泰、陕、鼎六个州的两年租税,全国免除徭役一年。
百姓中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赐粮食一担、布帛若干,百岁以上老人加授荣衔,废止潼关以东靠近黄河的各关塞。
这一连窜的政令下去,迅速让李世民在百姓和文武百官中站稳了脚跟,随后他又查阅了户部人口宗卷,发现全国在册人口不过二百余万户。
其中还有不少男丁取不到老婆,从隋未至今这十几年中,中原战乱不止,无数妇孺儿童死在逃亡的途中,这就导致了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本就不多的人口中有不人还在打光棍。
李世民看到这一记载,顿时忧心如焚,一个国家想要兴盛,首先要有人,现偌大的大唐王朝才这么点人,不管是对于国库丰盈还是壮大国力,都大大不利。
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自隋末至今,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大隋鼎盛时期的人口到现在已十不留三,唯今之计,只有与民生息,想办法激励大家多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