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页

盛唐贤后 方之影 629 字 2022-10-14

这是李渊自玄武门事件之后,头一次这么敞开心扉的和儿子说这么多的话。

这一刻的李渊心里没有猜忌,没有怀疑,他以一个父亲和曾经帝王的身份,将自己的心里话都告诉了李世民。

“是儿子对不住父皇。”李世民听完之后,沉默了许久,随后俯身跪倒于地,恭恭敬敬的朝李渊瞌了几个响头,起身的时候,一双虎目已经隐隐泛红,目中的泪珠在打转。

从大安宫出来,李世民去了长孙皇后的立政殿,他过来的时候,已到了用晚膳的时间,长安公主李丽质和雉奴都在这她这里。

“臣妾见过陛下。”长孙皇后看到他,立站带着一双儿女站了起来。

“儿臣见过父皇,父,儿,儿,父皇”李丽质和雉奴也同时向他行礼,只不过雉奴还不满两岁,口中会说的词有限,说了几次,也仅吐出儿和父皇这几个词眼,没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在你母后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必拘礼,雉奴说话倒是说得越来越顺了。”李世民扶起妻子,随即弯腰,一把将儿子抱了起来。

“还没用过晚膳吧,这会也到晚膳的时间了,就在这一起用膳?”长孙皇后看了他一眼,又问。

“也好。”李世民点了点头。

用过晚膳,李丽质和雉奴都下去了,长孙皇后才坐到他边,开口问了一句:“陛下刚过来的时候,眼睛尚有些泛红,北伐大捷,本是大喜事,可是在父皇那边遇到了什么事?”

适才儿女都在,她虽察觉到丈夫的不对,也不便多说,这句话一直忍到现在才开口。

“没什么大事,我去和父皇报喜,父皇与我说了不少心里话,朕心里难受,觉得很对不住他,就儿子这一条来说,朕是真的做得不好。”

“逼着他不得不退位也就罢了,还把他身边几个喜爱的臣子也都一一逼走了,那些人,即便没有什么才干,只要他们拎得清,不惹事,留着他们和父皇说说话又有什么干系,可我”李世民说着,眼眶不自觉的又红了起来。

长孙皇后没有说话,只默默的伸出手掌,紧紧握住了丈夫的手

三日后,李世民下诏,因北伐大捷,举国同欢,特许百姓朝臣聚饮五日,同时,命御史大夫温彥博为中书令,王珪任侍中,擢民部尚书戴胄为任户部尚书,参预朝璇,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

三日后,召群臣商议因旱灾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突厥大捷,无疑是举国同欢的喜事,可此战之后,后面一系列的安抚工作若是做不到位,同样会出大乱子。

第二百六十三章 祭献宗庙(上)

贞观四年,是注定会在历史上会被着上浓墨重彩的一个年代。

这一年是大唐王朝的转折点,这一年,是李世民打造贞观盛世,为自己铸就千古一帝之美誉的开端。

在此之前,他先是经历了血腥的玄武门,踩着兄弟的鲜血和尸首才登上帝位。

上位不足三月,突厥大军就兵临城下,迫得他不倾尽府库才得才让突厥退兵,保住江山。

他上位这三年多来,虽然一直兢兢业业,时刻克制着自己的欲望,不敢行错半步,名声也不见得有多好,这一点只需从他上位之后,不断有谋反之事就能窥窃一二。

但,经此一役,再也无人能阻挡他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拨墨挥毫,肆意撰写属于他的章篇!

他的帝王之位将彻底稳固,大唐盛世将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自接到北道大捷的战报的那一刻起,李世民这颗自登基以来,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心终于落了下来,接到捷报的当晚,他在皇后的寝宫里睡了一个踏踏实实的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