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从钱塘到杭州,他找了许多次,询问了许多卖吃食的小摊,甚至大酒楼他都去问过,都没有这道小吃。
豆腐倒是有,就是没豆腐脑
可能是某些地方发生了偏差,历史早已不是他熟识的那个历史。
许仙前世作为北方人,早上最喜欢吃的早餐就是一碗带卤的豆腐脑外加两根油条,加上一点辣子,那吃起来,绝对的美味。
没有豆腐脑吃,这让许仙很是遗憾,后来忙起来也就把这档子事给忘在脑后了,直到那夜碰到了杨莺儿,他才想了起来。
豆腐脑细嫩柔软,老少皆宜,做起来也不难,不需要什么大的投资,绝对是适合杨莺儿现在情况的。
于是许仙用了几天的时间,一边完成书院的课业,得空便去清水潭的小院里指点杨莺儿做豆腐脑。
豆腐脑主要是掌握点卤的技巧。
注意熬浆的火候,要用微火,不能溢锅,要使豆腐脑不糊、不苦、不涩,勾卤时用急火,一开锅就行。
不过考虑到江南人喜欢吃甜食,所以许仙觉得还是同时推出甜和咸两种口味。
看销售的效果再灵活改变每天该做多少卤。
忙活了半个月,杨莺儿的手艺终于可以开张了。
于是,某一天的早晨,朝气蓬勃的杨莺儿终于开始了她新的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生意并不算太好,一天也卖不出去几碗,倒不是因为豆腐脑不好喝,主要是因为许仙让杨莺儿定的价钱太高了。
一碗豆腐脑竟然卖三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