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关闭了电磁炉,自言自语道:“关了,省着费电。”
不一会二嫂把涮品都端了上来,佳旺和二哥闲聊毕业后的打算,二嫂只是坐在旁边听,偶尔的插一句,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关电磁炉,只要水开了,就会调低电磁炉的档位,菜品熟了,就会立即关掉,说是为了省电。
佳旺看着两个人紧致的生活场景,从心底里感到钦佩。二哥对未来十分乐观,整个寝室,二哥学习成绩最好,回回拿奖学金,还没毕业,俩人通过奖学金,在加上平时节俭就积攒了一两万块钱。
二哥都计划好了,他要考公务员,似乎他考公务员是个十拿九稳的事儿,不过寝室里兄弟都相信他能成功。省会的公务员难考,其实比试分数容易,可面试难过,二哥家里并没有什么人脉,所以决定报考下面的市县,竞争没那么大,机会更多。
只要自己考上公务员,无论考到哪个市县,然后带着二嫂,如果能再县城找份工作,就找份工作,如果没有工作就开个小店。二哥上班,二嫂看店,过点精致的小日子,就心满意足了。
其实幸福很简单,二哥比大多数人都提前发现了幸福的奥妙。只是事与愿违,二哥连续考了两年,都没考上。但并没有放弃,二嫂也跟着学习陪考,两个人一直边工作边考公务员。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第三个年头里,终于有了结果,只是结果有些反转,陪考的二嫂考上了,二哥落榜了。对于二人来说,无论谁考上都是好事儿。
二嫂考到了下面县城的一个国税所,过了政审就去报道上班了。二哥依旧留在省会城市,一边工作一边考公务员,二嫂则是每隔一两周就来一趟,二人成了周末夫妻。
一年之后,二嫂来的次数越来越少。
二嫂家是农村的,农村的观念是有个铁饭碗才稳定,无疑二嫂有了铁饭碗,那么另一半也不能差,期待着二哥也考上公务员。二哥知道分开太久了不好,所以放弃了省会城市里的高薪工作,去了离二嫂最近的城市找了份工作。
工作收入不高,但也还算不错,最起码两人的距离缩短了,见面也更容易。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佳旺和寝室里的其他兄弟分析,二嫂可能受生活圈子的影响。比如单位同事之间会彼此问你家爱人做什么的啊?然后会回答我爱人要么在某某局,要么在某某事业单位,不管在哪肯定都是铁饭碗,而自己呢,自己的男朋友在给人家打工,怎么说的出口。
所以二嫂开始逼宫,公务员考了这么多年也没考上,那就找找关系进事业单位也行啊。二哥也确实拖了关系,最后一个事业岗位有了眉目,只是收入太少,一个月才500块钱,即便这样二嫂也认。没想到某些中间环节出了些差头,结果没有成功。最后二哥不得已决定,按照最初的想法,开个店,只不过看店的变成了自己。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二嫂想要的,二嫂要的是一个有体面工作的人。最终两人分了,从高中到大学,大学毕业又4年,十几年的感情就这样分开了。
之后,二哥更加努力,每年都报考公务员,就是想证明自己一定能够考上,再搏得二嫂的芳心。可是造化弄人,直到自己超过报考公务员的最高年龄限制也没能考上,最后不得已考了个国有企业的统考,按照户籍属地,被分配到了自己的户籍所在地的县城。而此时的二嫂早已经嫁给了一个岁数比自己大很多的一个事业单位的人,并且孩子都已经满地跑了。二哥每天以酒度日,或许对于二嫂他始终放不下,在加上事业不顺,直到四十几岁了还单身,而且不知道还要单身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