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都是生意

“我是不是来的不是时候?”

“什么不是时候。”

周皇后声音很小,但是朱由检无所谓,正常音量大小和周皇后说话。他示意皇后坐在自己刚才做的椅子上,自己却是抱着小哥转悠给韩鑛和孙承宗看。

“辛苦一些,还不是便宜了这个小子。”

韩鑛和孙承宗接收到了皇帝陛下的意思。

朱由检怀中的小孩子也争气,陌生人这么多,也是不哭不闹的,倒是伸着小手伊伊呀呀的说话。

看着气氛已经回到了可以谈论正事的程度,他这才把孩子又递给了明兰。

“陪着皇后回去,朕这里说完了话再去找你们。”

朱由检这才走了回来。

“朕听说首辅和督师也有几个和小哥一般年纪的孩子。”朱由检的大儿子现在还没有确定大名,他还在犹豫要不要用原先这位历史上的名字,就用小哥这个乳名随口叫着。

“回头这几个孩子的读书,总还是要落在首辅身上的。”

朱由检这一番缓和操作,韩鑛似乎也从这两件事情中缓解出来了,也不在提待罪的事情,拱了拱手说道:

“陛下之命,老臣怎敢不全力以赴。”

“倒是陛下刚才所说的两件事,老臣未能看到全貌,却又一些意见。”

“哦?”朱由检知道自己是漫天要价,现在就看这些老臣们如何就地还钱。他提了几次新蒙学的事情,包括在昌平大力的推进面向老百姓的蒙学,但是朝廷之中总是拖拖拉拉。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这些大臣都是从私塾中走出来的,他们没有一个人不明白,教育对于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作用。

但是当他们享受了这种红利之后,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就是要垄断这种渠道和资源。一方面,控制知识的传播者,那些落第秀才和为中举的进士,都会享受这朝廷在税收和田地上无休无止的照顾。为什么?难道真的是大明对于读书人的尊重?

还不是让这些人掌握在权贵的手中的一些办法罢了。

另一方面,无论是县学还是府学,用无比巨大的成本将贫穷的孩子拒之门外。没有私塾这种机构的垫底,想要进入县学或者府学,那根本就是谈心妄想之事。

不是也有那些贫穷的孩子,仅仅是因为聪颖、天赋鲤鱼跳龙门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