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时的开花弹,弹体内藏火药,分别点燃子炮(开花弹)的药捻与母炮碗口铳的火绳。
发射后,被推出炮口的子炮会在药捻熄灭时爆炸,从而做到类似后世榴弹的效果。
这种炮弹装备在碗口铳上,也被称为臼炮,早在明嘉靖年间明军就有装备了。
《明会典》记载:毒火飞砲“用熟铁造、似盏口将军,内装火药十两有余。盏口内、盛生铁飞砲筒、内装硫毒药五两、药线总缚一处。点火、大砲先响、将飞砲打余二百步外、爆碎伤人”
而耐农明军所使用的就是明军碗口铳炮,毒火飞炮以及改进轻装版雷飞炮
“雷飞炮,仿毒火飞炮而少为之变者也。炮之先,鍜铁为筒,磨石为子巳矣。”
是嘉靖年间翁万达针对发射毒火飞炮的碗口炮其母炮太重难以举移的情况下改良下的臼炮,比起前代重量无疑大大降低。
城外的番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开花弹打的伤亡惨重,而城墙上的明军士兵却是士气大振。
李六一脸诧异的看着城墙上的这些碗口炮,这种可以发射开花弹的火炮在吕宋明军中装备较少。
事实上这种碗口铳射程很近,不过二百步,比起赛寇炮,红夷大炮动不动一二里地的射程,根本不够看。
加之吕宋明军除了明城战役是守城外,之后皆是攻城略地,面对西班牙人的棱堡还是战船,皆是使用实心弹或是葡萄弹,自然不需要这种射程极近的火炮,加之吕宋火器司产能有限,只得优先供应明军急需的佛郎机炮,因此能使用开花弹的臼炮在明军装备并不多,所装备的臼炮基本是维甘,拉瓦格等城墙上缴获而来的,一般也是用于守城。
城墙上的毒火飞炮,雷飞炮不断轰击着。
一枚枚子炮飞到番军中,炸开形成大小不一的破片,狠狠的打在了番兵的藤甲上。
这些番兵身上那一层薄薄的藤甲连明军火铳发射的铅弹都挡不住,更不用说是开花弹的破片了。
见敌军进入百步以内,城墙上的弓箭手们也开始搭弓。
因为惧怕子炮会提前爆炸伤到城墙上的守军,因此明军火炮手不敢再剪短子炮药捻。
一枚枚开花弹在一两百步外的田地里炸开。
竟然有效的迟滞了后方番兵的进攻。
冲入五十步以内的番兵被城墙上的明军用弓箭和火铳一顿伺候。
在后方督战的番兵将领们面色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