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刘煜自然也不会因为乌达的一番话就升其为御番镇总兵,将数千番军交于此人。
乌达在刘煜面前可还没那么大的影响力。
而是刘全亲笔写的一封信件。
当初刘煜组建御番镇是希望组建一支由明人统帅的番人部队。
不过,在后来,在成军的过程中,明军将士忽然发现,这些番人部队并不听从命令。
一来是语言不通,各地的番语都
不同,明军班长,协长所传达的指令,大多数的番兵都听不懂。
后来,升任懂汉语的番兵为副班长后,总算解决了语言沟通这个问题。
但这样一来,作战效率无疑大大下降。
明军协长需要把命令传给班长,再由汉人班长传递给番人副班长。
然后再由番人传递给各班的士兵。
平日里列队喊口号还好,但若真的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其作战效率之低下让人发指。
而且大多数的伊洛克人也把明人当成了第二个西班牙人。
因此,消磨代工的老兵油子不少。
明廷对此竟然毫无办法。
比起骁勇善战的骁勇镇,这些明廷斥巨资建立起来的御番镇根本毫无战力可言,也只能作为守卫各个城镇的三线守卫部队使用。
而明城一道战事吃紧,明廷所幸废除了汉人的协长,不再空降汉人军官,而由有军功的伊洛克士兵担任部队士官。
谁成想,这一举动竟然让御番镇战力得到了成倍的提升。
乌朔便是这些时日从御番镇中脱颖而出的将领。
信中,刘全对这位伊洛克将领大加赞许。
刘煜想了想,既然汉人军官和番人士兵的组合无法发挥部队的战斗效率,那么倒不如让镇中的番兵担任军官,再由汉人监军来负责监督。
汉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