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何星舟已经完成了《关于全固态锂电池的设计研究》,里面介绍了一些他对全固态锂电池的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数据,直接采用了量子光脑的推算,这样更加省事,也没有纰漏。
这份论文刚好能让人明白,何星舟发明了一种新型全固态锂电池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却又没有透露核心的技术信息。
这样有人看到这份论文时,自然会想到联系作者,找到这所谓的全固态锂电池。
这么重量级的论文,发到一般科学期刊上简直是浪费。
世界顶级的科研期刊《自然》或者《科学》才是何星舟的目标,但他不会立刻给这两个期刊投稿。
按照这两个期刊的审稿流程,若是无名小卒的投稿,说不定过上半年才会有编辑进行审核,那时候何星舟的厂子都凉透了!
这时候,就需要一名科学家大牛的推荐,才能事半功倍。
何星舟已经选好的目标,那就是他材料化学老师,首都科技大学的张伯言教授。
他是这个领域的大拿之一,还上过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候选名单。最主要是张教授的为人和口碑一直不错,乐于帮助学生,何星舟才想让他帮忙推荐。
何星舟有张伯言的联系方式,这是因为他在学校里做一个实验课题时,去过张伯言的实验室帮忙。
一般情况下,张伯言这种级别的学者都是大忙人,无论是上课、做实验,做研究,或者去别的地方交流学习。
直接给他打电话都是不太礼貌的行为,给他发邮箱才是最合适的。但这时候何星舟顾不得那么多,张伯言的学生不知道有多少,发他邮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才会回复,还是直接打电话好了。
……
华夏首都科技大学,一栋实验楼里。
某间办公室中,一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教授正在训诫自己的几名学生。
其中有研究生,也有博士生。
“你们这个课题做的太差了,完全就是照抄国外的想法,你们自己要动脑子,要加入自己的想法……”
一群学生低着头,脸色尴尬,谁也不敢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