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难免为明军的威武而感到自豪。
而与此同时那龙椅之上坐着的朱棣在仔细的思考了片刻后,还是对着那面前的传令官说道:“命令大军粗略打扫战场后,继续前行!朕要大军在天黑之前行进百里!”
听到朱棣的话,在场之人皆是心中一惊。
要知道古代军队正常行进的速度,一日不过三四十里。
一日百里的速度未免太快了吧。
不由得,一旁的一位将军便立马对着朱棣说道:“皇上,百里会不会太快了?万一那些鞑靼部的骑兵去而复返,我们行军速度太快的话,士兵疲惫不说,阵型也不稳啊。”
可这些朱棣又如何会不知道。
当即便说道:“此战刚胜,这是草原各部对朕的试探,既然是试探,便不可能派遣多少的兵力。朕料定他们今日不会再来,命令三千营的骑兵从左右两侧分别前进,遇敌则回,五军营快速行进!”
见朱棣态度如此的坚定,一旁的将军们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是按照皇上朱棣的要求,将命令传达到了前线。
而与此同时,坐镇中军大营的朱棣,却并不着急。
大军行进,可不是说走就走,说停就停的。
几十万人的行动,一定是分别行进的。
缓缓来到面前的沙盘前,看着此刻中军四周的态势,眼眸中的目光彷佛能够看破世间一切一般。
“想拖延朕?不付出点代价,可不行”
听着朱棣的话,一旁也正在分析着战局,揣测着敌军心思的于谦,顿时心中一怔。
虽然这一场仗明军靠着火器的威力,很快便将那鞑靼部的骑兵击退。
这一场仗打的太容易,也太快了。尽管双方的战斗力有差距,也不可能这么快这么轻松的完胜了。
在经过最初时的喜悦后,于谦已经开始沉下心去思考起了这背后的意义。
而就当他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这草原部族这么做,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时。
皇上朱棣的一句话,却瞬间解开了他心中所有的疑惑。
拖延明军的行进速度!
为什么?
因为明军每日的驻扎,都需要后方的供给。
在这里多停留,多耽搁一日,明军后勤补给的压力就越重。
要知道,如今的明朝大军刚刚抵达塞北斡难河畔,他们此行光大军本身带的粮食都还没有消耗完。
更何况是后方运输的粮食。
只要多耽搁一日,那明朝大军内部的粮食便会消耗无数。
当明朝大军后勤补给的压力最重的时候,不正是正式出击的时刻吗?、
跟他们纠缠一日,明军内部的粮食压力就会增重一分。
对于明朝大军而言,尽早与他们决战才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这个时候的明朝大军,不管是气势补给,还是体力耐力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最足的时候。
这个时候与明军动手,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反之,对于那些草原部族而言,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乡。
他们在这里的每一日,只要不战斗,那就是在休息。
如此下来,以逸待劳。
在将明军在草原之上拖个十天半个月,甚至两三个月,半年后。
这些远道而来的明军,还能有多少的斗志?
还能有多少体力耐力?
毕竟,帐篷对于草原人而言,那就是家。
是最舒服的地方。
可对于这些明军将士而言呢?
每一日都是在煎熬。、
还有明军所依靠的火器,那弹药可是有限的。
在想到这些后,于谦终于是恍然大悟。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怎么想都想不出个结果的事情,这皇上朱棣却一眼便将其看破了。
这一刻,他于谦也终于是明白了自己这个所谓的熟读兵法,与真正在战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区别了。
于谦那敬佩的目光,很快便被朱棣所捕捉到。
看着这小子的神色,朱棣顿时一笑,倒也不怕麻烦,问道:“怎么样?状元郎,看出些什么?”
听到皇上朱棣的问话,那于谦倒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属下只觉得此次鞑靼部的迎战有些问题,却怎么也想不明白。适才听到皇上的话,属下才恍然大悟。”
闻言,朱棣也来了兴趣,问道:“恍然大悟?说说,悟出什么了?”
听到这话的于谦也没有犹豫,直接便将自己刚刚所想到的事情说了出来。
在听到于谦的这些话后,朱棣点了点头,缓缓来到那龙椅之上坐下后,随口说道:“你能看明白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是第一次上战场,战场之上,有时候战斗力有多强,兵力有多少,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辎重、补给、药品、天气、装备、军心、士气、地点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因素。”
“你能看到他们拖延我们行军速度,迫使我军补给消耗和弹药,很不错。但是,你可曾想过,他们为何非要派出送死的人来阻挠我们的行军速度?为何不直接躲开,与之前几次与明军交战一样,躲的远远的?让我们在草原之上瞎熘达,他们不一样可以消耗我们的军心士气和补给吗?”
听到皇上朱棣的问话,站在沙盘一旁的于谦顿时被问的哑口无言。
一时之间,还真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难道,仅仅是为了消耗一些弹药?
拿人命消耗弹药?
那还不如直接上来决战,反正都是消耗弹药。
就当于谦困惑不解时,朱棣却说道:“从之前草原各部族的动向和安排来看,这草原之上已经与往日不同了。这里出现了一个霸主,一个可以统筹全局的霸主,他可以号令所有草原上部族的兵力。”
“这是朝廷兵部那边也看出来的事情。”
“而此次鞑靼部的骑兵被派遣来送死,显然,那在背后掌控所有草原部族的人,绝不可能是鞑靼部的。如果不出朕的所料,那人应该就是瓦剌部的马哈木!兀良哈实力有限,他们不足以成为这个角色。”
“之所以派遣鞑靼部的骑兵来送死,来阻挠我朝大军的行进速度,除了你刚刚所说的那些目的以外,可以看出,那背后统筹全局之人,八成是已经想好了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与我们的大军动手。”
“如今已经七月了,草原上的雨季马上到来,而如果我们按照对方的计划,一路被阻挠,行进速度被耽搁,那么从这一点上可以估计出,他们想要将我们拉入的决战地点是,这里!”
说话间,朱棣已经缓缓起身,手中拿着一根指挥棒,指着那沙盘上的一处地点。
在这一处地点中,整个沙盘都没有标注任何的山脉地势。
这是一处明朝毫不了解的地区。
听到皇上朱棣的话,于谦一边顺着皇上的话去思考,一边看向了皇上所指的地点。
对于皇上朱棣话中的意思,于谦已经明白了,在惊讶这背后还透露出这么多信息的同时。
让于谦更加疑惑的是,那皇上朱棣所指向的沙盘,上面空无一物。
不由的,便开口主动请教道:“皇上,这一处地区在沙盘上为何没有丝毫的标注和地势?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
听着于谦的话,朱棣反倒是笑了笑,说道:“这一片,距离我朝太远,历朝历代,都没有任何测绘官可以走到这里,也没有对这里的地形地势进行测绘,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的信息留下。”
闻言,于谦这才明白过来。
随后问道:“那皇上命令大军急行军的目的,就是给那些草原部族压力,不让他们的计划得逞?”
朱棣笑了笑,说道:“看来你还不算太笨。既然他们已经设好了圈套让我们钻,但想让我们钻进去,总得付出一些代价吧?他们不是想靠着袭扰,靠着送死来拖延我朝大军的脚步吗?那好,那就来,看看他们到底愿意付出多少的代价。”
“他们现在不是达成了一致,受那马哈木的统筹吗?朕倒要看看,他鞑靼部的脱脱不花,能不能就这么瞧着自己的部众来送死,又能看多久。再看看那马哈木,愿不愿意拿他们瓦剌的那点本钱来送死!”
随着朱棣的话说完。
一旁那虚心聆听的于谦,立马便明白了一切。
本以为他所看到的那些影响战场的因素已经是所有的一切了。
却不曾想,在这背后,竟然还隐藏着如此多的暗中较量。
不由的,于谦心中也是一阵的惶恐。
若是将自己放在这种人物的对立面,自己又能看得清多少。
只怕他手底下的那些军队,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儿呢,就已经全部被消灭了吧。
此时的于谦,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以及和这种人物之间巨大的差距。
以往他脑袋里那点让他狂傲的东西,如今却显得微不足道。
那一丝傲气,也在这一刻彻底被自己面前这位皇帝给消磨的一干二净。
就这,还狂个屁。
自己带人上了战场,连对方的心思都看不清楚,这仗还打个什么劲?
真当他能看清楚一切的时候,这场战争也就到了收尾的时刻了。
瞧着自己面前那一脸震惊的于谦。
朱棣顿时一笑。
这于谦,悟性还算不错,也有些才能。
是个可造之才。
可是,当他将自己面前这个于谦与自己那大孙子朱瞻基去比较时,却又长长叹了口气。
这些话,他本来是应该教育自己那大孙子朱瞻基的。
不过仔细想想,也就坦然了。
这于谦本来就是他们的爷孙两个都看中的人,细心教导一番,倒也无所谓。
至于自家那个大孙子,虽然这小子的离开让他失去了在战场之上亲自教导他的机会。
可仔细想想,加上往日与自己那大孙子之间的事情,那小子要是没走,此刻指不定谁教育谁呢。
。
此时的朱棣显然回想起了,当初在朝廷时那小子所提出的缩小军队建制来对付草原各部族的办法。
这样的办法,可是在战场上打了几十年仗的他,都没有想到的。
并且根据这几十年打仗的经验,他可以确保那小子对付草原各部族的战法,绝对有效!
这么多年北征塞北,之所以收获不多,不是因为打不赢。
而是因为他所习惯的大兵团作战,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弊端。
若是这个战法能够被他朱棣早十年所知晓。
哪还有如今这些事儿?
这草原上各部族的土地,只怕早被他一点点的蚕食完了。
自家那小子,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悟性不错就能概括的。
在政务上的天赋,能让处置朝廷几十年的太子也不得不佩服。
在这军事上,一句话便解决了他大明朝军队几十年无法解决的弊端。
真要将这两个小子放在一起,这天赋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根本没有可比性。
伴随着明朝中军的不断推进。
事实也正如朱棣所预料的,一点不差。
直到天黑,明军的推进速度虽然没有达到百里,但也达到了七八十里的程度。
朱棣对此自然也没有什么话说的,毕竟他之前所说的百里,也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要求。
毕竟一日百里,这已经不是什么努力不努力可以达到的了。
这是在挑战极限了。
而在这一路之上,他们都没有受到任何敌军的骚扰。
大军两侧的骑兵也都一路顺风顺水。
最多也就遇到了一些草原部族派出来查探情报的斥候。
而当这个消息被传回到鞑靼部的主营时。
那统筹全局的马哈木顿时皱起了眉头。
一日行进了七八十里!
这可是他们预计的两日行程。
就这,还是他们无法接受,必须要派兵袭扰和阻挠的程度。
如今明军的推进速度加快,他们就必然需要更多的人去阻挠。
尽管这些被派出去送死的人都是鞑靼部的部众,可如今他们是联盟。若非如此,鞑靼部死多少人,他一点都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