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那老二朱高煦便开口问道:“这封赏你们也封赏完了,找我们两个是有什么旨意吗?还是说也要给我们两个升个官,发点赏银啊?”
听到这汉王朱高煦的话,那传旨的太监倒也是见过世面的,赶忙便捧了个笑脸说道:“看两位王爷说的话,那点赏银哪里能入的了二位王爷的眼,至于那升官,二位王爷就莫要说笑了。内臣这次过来是奉了太孙殿下的旨意,有信交给二位王爷,太孙殿下说了,这信是给二位王爷的私信,所以为外人知。”
闻言,那老二和老三顿时便对视一眼。
对于写信这件事本身,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意外,只是那老二在听到这太监口中所说,是奉了太孙殿下的‘旨意’时
那老二朱高煦心里头还是有些疑惑的。
旨意,那小子现在的话,都是旨意了吗?
然而,那汉王朱高煦虽然心中疑惑,但却并没有第一时间表露出来,而是在接过那信件之后,便仔细的看了起来。
一旁的老三朱高燧也是凑过了脑袋,一同查看。
然而,就当这二人将手中的信件一点点的看完时。
两个人的脸色都是出现了一瞬间的惊变。
老大
死了??
那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满脸的不可思议。
这老爷子刚刚死,那京城之中的老大就也死了。
虽不敢说不可能,但这事他们确实从来都没有想到过。
如今突然听到这个消息,两个人也是久久没有回神。
不过相比于那老三满脸的震惊,一旁老二朱高煦的脸上却除了震惊之外,还带了些担忧和疑虑。
为了确定这信中所写的到底属实不属实,那老二还是当着那传旨太监的面,问道:“太子死了?”
听到这话,那传旨太监脸色一变,赶忙便跪在地上,神色惊恐的说道:“汉王爷,这话可不能乱说啊,太子爷怎么会好好的死了呢?”
见这传旨太监的神情,不知为何,那老二朱高煦却反倒是相信了这信中所写的内容。
在仔细的想了想后,那老二朱高煦却还是在震惊之后,板着脸说道:“回去告诉朱瞻基那小子,想要老爷子的尸首,就让他打开山海关的大门,他二叔我亲自给他送到京城当中去。若不然,我们就这么耗着,我倒要看看,那小子能耗到什么时候。”
尽管如今双方还没有撕破脸,更加没有开战。
但这只是外界,表面是i这种情况。
其实双方心里头都是门清。
对于朱瞻基,他朱高煦自然是不会有丝毫隐瞒的心思。
那小子从开始到现在都出了这么多招了,摆明了就是不信任他二叔,反倒是他这个二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那大侄子出过一次手,最多也就是在暗中拉拢着军中的军官们。
所以,将自己的态度,直白的摆出来,对大局而言也不会有半点的影响。
可就当那汉王朱高煦的话说完后,那传旨太监却问道:“汉王爷可想好了?”
听到这话,那汉王朱高煦顿时一皱眉,道:“怎么,你还有什么话说?”
那传旨太监也赶忙回话道:“太孙殿下口谕,若汉王不愿将皇上尸首棺木送回,便是不顾人伦之礼,父子之情,既然如此,那便转告汉王,可随便在当地寻一地方将皇上安葬。”
“但汉王爷若如此决定,不管是在当地安葬还是置之不理,太孙殿下说依旧会按照之前约定,但在汉王爷和赵王爷百年之后,皇上尸首什么结果,二位王爷就陪在旁边,若是皇上尸骨无存,日后二位王爷的尸骨也会由二位王爷的子嗣亲手烧成灰,扔进大海。”
“并且会命史官将此事千秋永存,让汉王和赵王的忠孝之名流传万世。”
听着那传旨太监的话,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顿时怒发冲冠。
“小王八蛋!(小兔崽子)!”
“回去告诉朱瞻基那臭小子,让他给我好好活着,多生几个孩子,等我到了京城,让他儿子以后给他埋骨灰!”
“滚!”
看着差点就要杀人的两位王爷,那传旨太监也不敢再多留,赶忙便起身离开了。
瞧着那传旨太监走远的身影,冷静了一下后,那老三朱高燧也赶忙对着身边的老二朱高煦说道:“老二,爹的尸骨我们留在这也没用,不如就让他们先带回去吧。留在这等天气一热,就臭了,这毕竟是咱爹,这不好吧?况且,那小兔崽子向来说到做到,这一手也属实有点黑,这万一你我二人最后没有斗过这小子,他真把咱们最后给烧了,让你家小子把骨灰撒海里,还得顶个万世流芳的名声,这就有点恶心了吧”
听着这老三的话,朱高煦说实话这心里头也是有点憷。
这手主要太黑了。
就目前的情况,他们谁也不敢说谁能稳赢。
这死了以后把尸体烧了他倒是不怕,可这最后万一真落了一个“万世流芳”的‘忠孝’名声,是真的有点恶心。
可尽管他眼角都气的有些发抖,最终却还是咬着牙说道:“不行。”
“爹的尸首不能给他。”
“如今老大不在了,那小子是已经册封的太孙,这尸首给了那小子,他把老头子和老大往那皇陵里一扔,就直接能登基了。到时候名正言顺,咱们两个再做什么就都是反叛了。”
“在动手之前,绝对不能顶个造反的名声,也不能让那小子登基了。”
他朱高煦虽然不懂那些政务,但跟随老头子朱棣这么多年,从靖难打到了现在,他要是不懂个师出有名的道理,那这反就算是白造了。
就是当年老头子造反的时候也将自己的军队打造为王者之师,以尊皇明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不仅不说自己是造反,还要说成是匡扶国道。
老头子自己造反都是这样,更何况是他们了。
自然也是得师出有名。
如今别说是师出有名了,尸体棺材一送回去,人家名正言顺就是皇帝了。
一句话,召他们跪着回去,就得跪着回去。
不回去就是造反。
那个时候,他们可就真的是任人宰割,说什么是什么了。
虽然已经有了决断。
可是被朱瞻基这小子这么一搞,那朱高煦也是气的够呛。
这小王八蛋,是真狗啊。
这么阴损的招数都能想出来。
一路上骂骂咧咧的返回到了军中主帐内。
不久后,另外一边。
山海关内不远处一座县城内的一个农院中。
一名老头正躺在那躺椅之上乐呵的大笑着。
“哈哈哈哈,老大啊老大,你家这小子是真损啊,别人都是威胁将其从宗谱中抹去,这小子倒好,竟然威胁那老二老三要他们流芳百世,名传万古,哈哈哈哈哈~”
老头子朱棣躺在那椅子上,简直是笑的停不住了。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平日里看着还算乖乖巧巧的大孙子,竟然还有这么一面。
威胁起人来,是真不含湖。
别说是那老二老三了,就是他老头子当年要听了建文这么说,他造不造这反还真得思量思量。
平日里看史书,有些意图造反的皇家之人,最多也就是一笔带过其造反之事。
平日里看起来自然是连名字都记不住,可要是真在那史书和宗谱之中将造反和不孝的故事给好好的编撰一遍,这后世儿孙,岂不是还要将他们的这些事迹给背下来?
这不就像那民间流传的岳飞和秦桧的故事吗?
这要是后世人,口口相传如此故事。
自家没有后人也就罢了,要是有,这得多恶心人,自家的后世儿孙,还不得把老祖宗给骂死了。
想到这些都是那小子想出的阴损招数,那朱棣就又笑不活了。
一旁那老大朱高炽,对此也是颇感好笑。
不过在笑这件事的同时,那老大朱高炽对自家那小子这次所做出的抉择,也是十分的满意。
想到往日这小子的种种行为和性情,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还真是让他刮目相看。
因为单从他这一次的举动,便能看出其在对待和思考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其脑海中的思路也就清晰了。
而那老头子朱棣在笑过之后,也是瞧着身边的老大,说道:“怎么样,对你家那小子这次的应对还满意吗?”
听到老头子的话,朱高炽仔细想了想后说道:“单从对待关外军队来看,还算不错,自古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只要这些关外的将士心中是向着朝廷的,那这一场仗就输不了。”
对此,那老头子朱棣也是认可的点了点头,说道:“平日里只见这小子偷奸耍滑,卖弄聪明,不曾想还能使出这样的妙招,不错,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这小子想出来的。那京中的密报还没送过来,倒是让人等的着急。”
“不过,我猜这事八九不离十是那小子自己想出来的,跟老大你那满口仁义道德的德性是一模一样。”
对于自己老爹的话,朱高炽也很认同。
他也觉得这件事八九不离十就是那小子自己想出来的,毕竟这跟他当初教导那小子的一些道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不过,让他想不到的是,这小子的天赋悟性是真不错。
这么快就将这些道理给用到了这件事上。
这一招用在这里,用在这个时候,就是他朱高炽自己,也不一定就能想到。
就当这两个老头正思考着这些的时候,那门外的黄俨突然跑了进来,对着这院里的两位说道:“皇上,太子爷,京城里的消息传来了!”
听到这话,刚刚还在念叨着等消息的老头子朱棣,顿时便惊喜的说道:“快,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