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为了脑子里的东西,这条命都能不要。
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朱瞻基,虽然看似闭着眼睛在休息。
但其实脑子里一直都在思考着事情。
由思想这条线所展开的一系列改制,如今已经在稳步的发展和完善了。
接下来虽然还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做,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沉淀。
急不得。
宣统司有自己二叔三叔在做。
暂时他可以完全的放心。
朝廷内部的固有思维改变,也在快速的改变着。
伴随着南京城外当初他建立的那所学堂内的学子们加入到朝堂当中。
朝廷内部的改变到目前为止也有了很大的成效。
最起码关于朝廷的考核制度,如今已经成为了每一个朝廷官员心里头的一块石头。
已经不在乎他们是否愿意看到了。
包括科举改制等等。
这些软的,虚的事务暂时可以告一段落了。
要做的就是稳步发展。
接下来,在硬的,实质上的改变,将是重中之重。
想着这些,在对大明朝的未来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宏伟的蓝图后,朱瞻基的心思,不由的想到了已经出海许久的马宝和老五朱瞻墡。
因为他们此行的最终成果,将直接的影响到他朱瞻基对大明朝发展的计划。
银钱这个东西虽然看似没多大的作用,可一切的一切,所有的产业革新,产业调整,都需要以银钱来推动。
也只有彻底的掌握了大明朝的金融经济,他才能彻底的放开手脚来按照自己的计划,将大明朝这艘大船彻底的推向工业化的进程上。
当然,在马宝和老五朱瞻墡没有回来之前,朱瞻基也没有真的闲着。
在另外一处秘密场所内,由朱瞻基系统奖励的一些打印机,正在不断的打印着日后大明朝的货币。
同时,由户部夏元吉为首,包括学堂内那些精通于数学的学子们,也正在日夜计算和谋划着,接下来推行大明朝全新货币的具体数据。
为朝廷掌控全国经济金融而努力着。
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城池内。
老头子朱棣、太子朱高炽以及太子妃张妍,自从当初从京城看完总决赛后,对于那些戏曲接下来的内容就非常的期待。
直到朝廷宣布,宣统司的成立。
以及各个城池戏院的营建完成后。
他们便第一时间来到了当地的戏院中,开始追着看。
几乎每一次有新内容的时候,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来到这里观看。
而在经过这段时间的变化后,那老头子朱棣和太子朱高炽对朱瞻基的那些猜想,也一一得到了印证。
“这小子这次搞出来的宣统司,还真是厉害啊,这一下,全天下的百姓都向着他了。”
太子朱高炽有些感慨的说道。
而一旁的老头子朱棣虽然在经过这么好多天后已经度过了最初震惊的那个阶段,可如今想想,也依旧是为朱瞻基这一招感到不可思议。
朱瞻基要不是他亲孙子,他非要将那小子的脑子给扒开看看,那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
凭什么这小子就能想到这么多的好主意。
这戏院的事情,这小子又是怎么想到的。
怎么就能想到通过戏院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想法呢?
不过,朱棣毕竟是朱棣,都这么久过去了,也不会表现的太过激动。
反而是在听到那老大朱高炽的话后,念叨着:“如今这些事情都过去了,这小子应该也快要登基了吧?”
听到自家老头子突然提起这件事,太子朱高炽也是一愣,不过在仔细的计算了一下日子后,也是说道:“嗯,应该是快了,估摸着就是最近这几日了。”
闻言,老头子朱棣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这一转眼,臭小子也要登基了,之前他大婚的事情好像还在眼前。”
“不过不能亲自给那小子主持登基大典,还是有些遗憾啊”
听到这话,一旁的太子朱高炽不由的笑道:“爹,这有什么可遗憾的,您想想,这自古有几个新君是老皇帝给亲自主持的。”
被自家老大这么一说,老头子朱棣也是回过神来,想了想也是,不由的便笑了起来。
但其实老头子朱棣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头想的却压根不是这件事。
登基大典这种事情自己在不在根本无所谓。
他之所以突然这么感叹一下,心里头惦记的其实是他那重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