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章红了

仙官 随轻风去 1617 字 2022-10-15

所以唐师偃甜蜜并痛苦着。私下里也抱怨了几句:“贤弟!你怎么写出这样刁难人的文章,再如此下去,愚兄可能撑不住了。”

叶行远同样蛋疼的很,他也没想到居然发展到如此程度。果然省城不比府县,懂行的人就是多。只要稍稍露出一点峥嵘,别人就围了上来。

现在看来,主要还是因为这篇文章透露出一些新经济思想,引起了省城中不少实务官吏的兴趣。果然国人务实,之前叶行远写过的大文章。论过形而上学,论过道德修养,都未曾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而这一篇论地租之文,其实不过是开了个头,略微给如今沉闷的财税之道开了扇窗子。就有目光敏锐之人注意到了,照这个态势下去,唐师偃被整个省城幕府所重,乃至于声名动于京中,只怕也是早晚的事。

不过让叶行远比较庆幸的是,他一开始就有心理准备,将唐师偃顶在前面,否则的话如今烦不胜烦的可就是自己了。

唐师偃是老牌才子,与省城之中的高层也没有什么旧怨,无非是踩踩李信这种层次的人物而已。他出这个名,就算有人眼红,总不会起别样的心思。

而叶行远就不同,他年纪太轻,又在省城官场得罪了人,若还不知收敛招摇过市,说不定就有不测之祸。

“真是奇哉怪也,这篇文章并不像是圣贤之言,为何官场中人纷纷惊动?”唐师偃不太明白其中门道,不由得嘀咕了几声。

叶行远笑了笑,没有过多解释,因为对唐师偃根本解释不清。这篇文章其实是在探讨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不再考虑地主与佃农的对立,而是将地租放入市场考量,对官府吏员来说,这就是一种新的角度。

若是深入挖掘下去,甚至可以对朝廷现行的赋税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乃至于影响到整个帝国的经济基础。

叶行远本身也读过史书,自然知道历代以来,赋税地租多经变化。从之前的租庸调制,到本朝一条鞭法,再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其实赋税沿革,与原本他所经历的世界并无多大的差异。

但无论是怎样的赋税制度,始终是回避了田地的根本所有权问题,地租与田赋的双重标准,也让佃户与地主都是无所适从。

朝廷该以什么标准收取田赋?地主又该以什么标准收取田租?理想中的“永不加赋”、“廉租养民”都是道德上的论述,实际对整个帝国的经济并无指导意义,而到了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加重、内外交困的压力,赋税只会越来越高,最后终于导致尖锐的矛盾爆发。

事实上近几年中,这种情形在定湖省已有发生。若是风调雨顺还好,碰上天地元气不足的年头,地方遭遇灾情,便有流民四起,背井离乡,就是因为活不下去。

省城之中官员为此焦头烂额,所以对归阳县这种地方的小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妖怪周知县的强硬政策,反而得到省内支持,也不是没有原因。

而叶行远这篇文章,虽然还未涉及具体的田赋地租之法,但他所述原理却非同一般,乃是指导性的,或许可以在更高的层面上解决如今的时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