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佐闻言尴尬一笑,最初的谣言准确来说是战败逃进山里的罗闽人散布的,后面得到消息的黎佐为了站稳脚跟,让周边的唐军有所顾及,便派人暗中跟着扩大散布了这个谣言。
当然了,这件事除了黎佐和他设立的情报系统锦衣卫知道外,其他人对此是一无所知,包括军师石守道。
不过,在专心思考的石守道显然没有发现黎佐的异样,而是自顾自的说道:“不过,当前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完全控制黔中道北部的机会。”
听到石守道的话,黎佐并没有回应,而是转头对罗太汪说道:“侯爷不必担心,两年前我就说过,只要侯爷守诺,我便保侯爷安全无虞,再说,今日不同往日,我早已命人在播州、夷州和费州的内江水沿岸要地修筑了关卡,南诏大军想要打进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两年前,有了人马的黎佐,自然需要一块安置的根据地,不然继续四处游荡下去,再多的钱财粮食也不够他消耗不说,人心也会逐渐散去。
但是,如今唐王朝虽然衰落了,但其自身实力还在,加上黎佐又不想过早的举旗造反,所以在蜀中抢夺一块地盘的想法就直接被他给啪掉了。
最后,黎佐把目光放在了地图上黔中道播州的位置。
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封域南极牂牁,西连棘道,东西一千四十里,周围远近三千里,盖西南奥区也。西此出四川綦江、南川,为前门;西南出赤水、乌撒、水西、黄平,为后门;其东出湖广偏桥、沅州,为右肋。凡联三省,此地势西北堑山为关,东南俯江为池,中皆山谷盘亘。巉崖峻壁,跨接溪峒,人马不得并行”,西通巴蜀,东连荆南,为中原入黔州的重要门户。
播州既连接长江通道,又连接乌江流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大娄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更是成一天然屏障,可以说播州乃是一个易守难攻的要地,历来为兵家所重。
同时播州的自然资源也是十分丰富,它既有可耕种的沃土,又有适合放牧的原野,还有可供打猎的山林资源,山藏矿物更是储存量惊人。
更为重要的是,在“安史之乱”后,随着唐中央政府的衰落,对于播州等西南地区的控制也大为衰落,西南地区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酋长纷纷割据自立,而唐中央政府亦无法阻止。
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播州僚人叛乱,次年,唐代宗以罗荣为六州都督、沿边招讨使、太子太保、荣禄大夫,负责平定播州僚人之乱,而后罗荣用7年的时间凿山开道,剿抚并用,播州叛乱终被平定。
平定叛乱之后,唐代宗为了继续掌控住播州这块西南要地,于是任命罗荣为播州侯,“即其地分封,命世侯播土”,从此播州成为罗氏的世袭封地,之后罗氏历经四代,传至罗太汪,罗氏已统治播州八十余年。
在这八十余年的时间里,随着唐室的渐衰,播州罗氏开始直面日益严峻的周边局势,先是活动于今毕节及贵阳地区的“罗闽”人开始逐渐强大,强大后的“罗闽”人对播州是虎视眈眈,而后崛起于滇西北的南诏乘着唐室的衰落,又开始大肆东扩,播州这块富饶之地又首当其冲,被南诏国盯上。
最初,罗氏的前三代首领都有些本事,再加上当时的唐室还有点威望,播州还能保一时平安。
但是到了罗太汪这一代,罗氏终究还是没能保住播州这块富饶的土地。
大中十三年(859年),“罗闽”人联合南诏国一举攻占播州,罗氏第一次失去了对播州的掌控。
次年,唐宣宗派李鄠率兵击退“罗闽”人,播州又短暂的回到了罗氏的手中。
但是,因罗太汪实在是过于无用,播州能被他控制,不是因为他有厉害,而是背靠唐朝这棵大树的缘故,对于罗氏而言,唐朝强,则播州在;唐朝弱,则播州失。
事实上,最后也的确是如此,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随着唐廷自顾不暇,播州再次被南诏所占,而因唐军无力再收复,罗太汪只能是率领族人逃往四川泸州的叔祖家,自此罗氏算是彻底失去了对于播州的掌控权。
不甘失败的罗太汪,十多年里为了重新夺回播州的控制权,虽然多次联合周边唐军对占领播州的“罗闽”人进行招讨,但至今无果。
也就是说,播州是朝廷想收复而又收复不了的一块失地,黎佐就算占据了那里,朝廷不但不会说什么,甚至可能还会得到封赏。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一个大义名分,所以,黎佐便把注意打到了在泸州焦急跺脚的播州侯罗太汪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