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页

在短暂的愣神之后,杨冬燕倒也没再在这桩事情上纠结。办学堂挺好的,像如今的魏家,旁的不说,子嗣还是挺单薄的。就像大牛说的那样,光靠窝头一个肯定是不行的。偏生,窝头没个亲兄弟不说,连堂兄弟都没有,独木难支这个道理,杨冬燕还是很清楚的。

眼下的情况跟当初的永平王府完全不同,说白了,第一代永平王那是武将出身。再说刘家子嗣的出路有千万条,还真就不一定非要去念书走科举。

但魏氏一族……

杨冬燕灵光一闪!

“大牛,等二月底你是不是要把先生俩口子送到庄子上去?”

“对,我想亲自跑一趟,免得那头有什么不周到的,真要是缺了什么,回头我也能再让其他人捎过去。”

“那这样,你帮我给咱们家亲眷带个口信,就说只要能考上秀才的,我做主给奖励一亩地!”

魏大牛目瞪口呆:“啥、啥意思?”

杨冬燕这不是想起了上辈子的那些事儿吗?当然,永平王府办的族学里是肯定没奖励的,但这不妨碍她私下底给予奖励啊!

说白了,就是刘侾这个混账玩意儿给逼的。

这孩子打小就是个不省心的东西,吃饭都要人哄的,求爷爷告奶奶的,他才施恩一般的张嘴吃两口。等到了开蒙的年岁,好家伙,这孩子变着法子的逃课旷课,他甚至都懒得在学堂里睡大觉,要搞就搞大的。为此,他爹就没少上手抽他。

可别忘了,当时的刘侾是杨冬燕的心头宝,她觉得骂两句无所谓,但不能老是上手抽啊!就这么哄着劝着,为了让刘侾乖乖去上学,许诺了各种好东西,只差没直接将金山银山搬来了。

最后嘛,杨冬燕就不知道了,她后来凉了嘛。不过,单看刘侾直到如今都不曾考上举人的结果,估摸着奖励政策对这混账玩意儿屁用没有。

尽管首次使用以失败告终,但杨冬燕固执的认为,不是她想出来的办法不好,而是刘侾太混账!

杨冬燕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将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大牛。

不可否认的是,像窝头这种奇葩是很少见的,多数孩子他就是不爱学习的,当然,能混账成刘侾那种也是少见,再给杨冬燕一次机会,刘侾被他爹揍的时候,她一定会在旁边摇旗呐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