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魏大牛他们将马车安顿好了,走过来时,才发现自家人还堵在半路上。
“我的娘哟!咱们回家再吹,行吗?”二牛那个缺心眼的,当下就戳破了杨冬燕的小心思。
杨冬燕气得恨不得揍他:“啥叫吹?我吹啥了?窝头难道不是考上了举人?都是举人了,还不能称一声老爷?你自个儿不争气,我的宝贝孙子给我挣脸面了,还不兴我夸夸他?那我不夸他,难不成还能逮着你来夸啊?我咋夸啊?”
那确实挺难的。
二牛讪讪的闭了嘴,大牛则走上前,让村里人先缓缓,他们这些天赶路也蛮辛苦的,容他们先回家洗把脸喝口水,又道这趟回家就是为了全前些年的承诺,过两天会办流水席,宴请全村。
这些话说下去,村民们立马放行。
虽然他们完全没看出来杨冬燕赶路有多辛苦,没见她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只差没在脸上写着“快夸我”了。
但魏大牛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尽管他们这一支并非魏氏一族的长房,当然老叔家也不是,真正的长房其实是另外一支,也同住在村中,日子过得不好不坏。以前倒是能说得上话,只是长房一贯容易出小辈儿,如今当家做主的,从辈分上来说,跟窝头是同辈的,年岁却比大牛还要略大两岁。因此,早以前魏氏一族若是遇上一些事儿,多半是去找年岁最长且辈分最长的老叔主持公道的。慢慢的,长房倒是沦落成了摆设。
而如今,随着大牛他们这一支的归来,连老叔都沦落为背景板了。显然,淳朴如乡下人,也都还是很现实的。
在让道的同时,也有那机灵的,一溜儿小跑的回了家,取了自家的水桶麻布,又吩咐大孩儿拿上扫帚,就这样急急的往老魏家去了。
老魏家这次回来是带了不少东西,大部分是打算直接用在流水宴上的,也有给长辈、先生的礼物。但很显然,没人会长途跋涉的带一堆打扫工具来的。
而老魏家的大院子,尽管这些年来一直有人帮着照看,但住没住人的房舍区别是很大的,肯定得好生打扫一番。
只这般,但凡有了一人打头阵,必然引来一群模仿者。
因此,杨冬燕比她预想中的要快上许多,就进了清理一新的屋子里。其实,就算真的打扫干净了,屋子里还是有一股子味儿,再就是很多留在老屋里的家舍都没法用了。
好在他们本来也没打算住多久,凑合住个几宿,回头还要赶着回到省城呢。
也就转眼间,魏家大院又被热情的村民们挤了个满满当当,自有人迫不及待的问起了外头的新鲜事儿,还有人逮着窝头问科举的事儿,更有自诩关系不错的女眷跑去方氏那头打听窝头的亲事定了没,再往下只怕就是……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