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页

虽然心里暗暗诧异,但是苏磬音来了这么就,也并不是个冒失的性子,面上并没有显露出来,只是在心里暗暗记着,又耽搁一阵儿,便起身与齐茂行一道又出了门。

天气热的很,看罢了铺子之后,两人也没有多留,一路闲逛着又回了苏府。

进门之后,老管家迎出来,似是十分高兴的模样,见了礼,便有些迫不及待的与苏磬音禀报道:“姑娘,方才岭南老家里有人传信来,说是笙哥儿准备动身过来,这一次,打算要在京中久住一阵了!”

笙哥儿,说的是苏磬音嫡亲的大哥苏德笙。

苏磬音下头的弟妹都是苏父在任上为官时,姨娘在外头生的,她长这么大都没见过几回,只有一个同母的大哥,大她六年多,正是二十出头的岁数,在苏家长大,也是自幼读书,幼时是祖父亲自启过蒙的。

只是后来祖父身子渐渐不好,要教导一个就要踏上科举之路的孙辈太耗精力,加上苏磬音的父母常年外放,也舍不得儿子不在身边,等到七八岁时,正遇上苏父调任了文风鼎盛的康梁之地,便也立即将儿子接去了身边读书,之后也只有年节时候才会回府团聚几日。

苏磬音听着就有些奇怪:“怎的这会儿回来?只大哥一个人回来吗?可是有什么事?”

祖父去后,家里人是一道回乡守孝去的,才将将过去半年,就只叫大哥一个人回来,多少有些奇怪。

老管家笑眯眯的:“笙哥儿一家子都一道来,说是与郑家的老大人说好了,要笙哥儿跟着老大人好好讨教学问呐!”

听了这话,苏磬音便立时恍然。

苏大哥十七岁时就已考中了举人,算起来,原本三年前就可以应试春闱了,只是他中了举人之后回京时,祖父试了试他的学问,说还差些功夫,中进士只在五五之间,又说他索性落榜就也罢了,若是跌出二甲,只得了个同进士,那就当真是一辈子的尴尬,倒不如索性压一压,等下回。

来年就又是春闱会试,孙辈守孝一年,这么一算,大哥刚刚出孝,却是正好能赶得上明年春闱殿试。

之前与父亲在康梁时还好些,鱼米之乡,不缺良师的,但是老家岭南就偏远了些,若要明年参加春闱,没有良师指导,便等于天然矮了旁人一截。

老管家说的郑老大人,是祖父从前的知交旧友,致仕之前,曾担过四五次春闱考官的,若有他在春闱前这段日子里时时教导,胜算自然要翻上不少。

想来,也是父亲记挂着儿子的前程,特意用祖父旧时的情分去求了郑老大人,若不是因为还带着孝,不好住进旁人家里去,说不得还要备下重礼,干脆住进郑府,好时时请教的。

不过听了这话,苏磬音恍然欣喜之余,心下也像是被什么提醒了似的,忽的明白了她方才疑惑的,市面上科举的辅导资料,为什么会这么少了——

因为这些东西不在纸上,而是在于如祖父、如郑大人这般的官宦之家,在于家世故交之间的血亲师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