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再等到当朝右相出现在朝堂大殿上,建荣帝等到的竟是他上书乞骸骨的一份奏章。

年老病身之臣欲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才叫「乞骸骨」,如今李献楠不过知天命之年,身无患疾,犹耳聪目明,竟无端端递上一份请辞归故里的帖子。

建荣帝一开始确实吃惊,但帝王尽管年迈却也观察透澈,隆山李氏是该找时机敲打敲打了,如今还没敲打就自个儿退场,如此君臣一场,再好不过。

皇帝对待百年世族玩得也是一手好棋。

在允了李献楠的乞骸骨归故里後,建荣帝回头立时把在凤阁任职的李氏三老爷从二品大学士提为一品,再御赐因伤卸职的李氏二老爷李惠彦「忠勇」二字的原额,让其亦能风风光光举家归回隆山祖地。

於是帝都的右相府卸下大门上的门匾。

这一次新挂上的门匾简单明了,铁力木上仅刻着「李宅」二字,那一手严谨有度又透几分潇洒的篆刻据说还是出自三老爷大学士之手,一时间竟也引来城中诸多同道中人临摹。

这一年的冬对隆山李氏而言确实凛寒刺骨,但对於李氏长房的三老爷这一房来说倒是陌上春花开,未历寒冬便闻到百花齐放的气味儿。

然,任凭花香再迷人,李明沁这一抹重生的魂灵自始至终都清醒得很。

腊月末,年关时,帝都的李宅过了一个与以前相较甚是清冷的年夜。

这一个所谓的团圆夜,李三老爷到底没再留宿凤阁,而是回府与唯一的闺女吃了顿年夜饭。

席上父女俩话也不多,只是後来闺女给他跪拜行年礼,他才恍悟到连个应景的压岁钱也没备上,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便把怀里、腰间的钱包和玉饰配件全掏了、解了,一骨脑儿推到闺女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