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魏氏听懂朱侯爷的意思。她说道:“侯爷放心,您赤胆忠心,又是一心为国,我这里肯定不拖您的后腿。府库里挤一挤,要献出去的粮食肯定是你说一个数,我这儿不会打半个折。”
“夫人体贴。”朱侯爷很满意侯夫人魏氏的态度。
“我听着侯爷一讲京城的情况,我真觉得侯爷的法子好。避一避京城的风头也好。”侯夫人魏氏没可能反驳朱侯爷的态度。
只是这事情一旦要办,那不是一下子就能办成的。想献粮草,这自然要买粮。忠勇侯府要表忠心,那自然就得拿出态度来。
于是库房里一些东西得典当一下,然后换着银钱去购粮草。这要献一笔粮草,这自然要提前上书一回给皇帝表一个态度。
朱侯爷的奏章当然是递给东宫的。这时候忠勇侯府站在太子这一边的态度,那肯定要坚决,再坚决。
朱侯爷写过奏章,世子朱弘晔就是向父亲求一话。
“父亲,您去北地,儿子当随行。”世子朱弘晔自然是一幅孝子模样,他说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儿子想与父亲成就一段佳话。”
“北地的日子太苦,为父去是向朝廷,向皇上表明侯府的认错态度。你去做甚,你去一趟侯府里谁来做主理事。”朱侯爷不同意长子的请求。
“二弟理事就挺好。”世子朱弘晔把弟弟推出来。
朱弘晔当然有一颗想立功的心,他的世子之位,他的官职都是武勋这一边的。没一点子军功,那是腰杆挺不太直溜。
“儿子不怕苦,父亲一心为家族计较,儿子自然是效仿父亲。”朱弘晔的态度是表达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