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

如今朱家三房这一边的主母贾氏,她是与杜绵绵谈一回话。

二人聊着许久,还是说起归京都后,二房如今的情况。贾氏说道:“二房那一边也是安顿好。今个儿我请过二房人来做客。只被二嫂拒绝掉。说是守孝中,不好登门,只差下头人送来一份礼。”

“咱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家,哪还跟以前一样的忌讳。我是在外城生活久了,这才知道。只要不是读书人家,其时没那么多的避讳。”贾氏说起生活在外城的经历。

显然在普通的百姓眼中,可不跟读书人一样的瞎讲究。自然还是讨生活更要紧。

“二房不同的。”杜绵绵回道:“佑禧是读书人,瞧着二嫂的模样,也是希望佑禧争气一回。总不能一直让长乐侯府是低一眼的瞧人。”

“佑禧侄儿啊,他这一和离,真真让我这做婶娘的也不知道是如何劝话。如今还在母亲孝期,待着佑禧侄儿出孝期后,二嫂怕是得送侄儿继续进学。就盼着这一位侄儿将来中得功名。”贾氏也是过来人,知道当娘的心思都一个样,也是望子成才。

“嫂嫂儿这儿呢,等着孝期后,可是有什么样的打算。”杜绵绵问一问三房的打算。

“老爷有一些人脉在,想着寻一个差事。唉。倒是祥儿那一边,怕得跑一跑门道。”贾氏只是简单的说两句。杜绵绵已经听懂了。三房的打算,还是把人脉主要的用在朱佑祥的身上。三老爷朱弘晴已经不把希望搁在自己的身上。只想着守一守家业,给家里挣一些开销便成。

倒底不是商贾之籍,一些避讳还是要的。

三房这儿的日子,瞧着过得也是要紧巴起来。杜绵绵从三房的家中摆设,还有嫂嫂贾氏的穿戴打扮上,已经瞧着一些端倪来。对于杜绵绵而言,三房自己有打算,她这做妯娌也是盼着对方好。

毕竟对方日子好,她就不必帮衬。

一旦对方不好过,身为亲戚的想不帮衬,都会有闲话来。

这一日,贺过三房小侄孙儿的满月宴。杜绵绵便是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