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页

好歹依着杜绵绵的理解,每一个封建皇朝的开国初期,总有所谓的百年盛世太平。想是她与儿女的一辈子,都会活在这等太平盛世里。那么,也不必奢求更多。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好歹活在一个太平年景里,有一口饭吃。搁司徒家的家境里,还是有锦衣穿,有美食享。再奢求更多,就容易出贪念。

杜绵绵从来宽慰自己的便是知足者常乐。她自己就做一个知足者便好。

乾元三十七年,夏末。

宁藩的宁王不得圣旨,不能回京都。哪怕宁王一再上奏章请表,可登基的新君不同意。还是下圣旨,明言是驾崩的高皇帝,乾元帝的遗言。

不许诸王进京都奔丧。于是,宁王在自己不能进京都的情况下。他把宁藩的次子、三子也是打发来京都。宁王诸子,皆入京都替父哭灵。

宁王的举动,也是在向新君示弱。诸子进京都,何尝不是宁王在向新君送人质。

宁王的做法,算是起一个头。其它分封的诸藩王见此,也是一一差儿子进京都来哭灵。

一时间京都里最不缺少的就是诸藩的王世子,王孙公子们。

泰和宫。

新君上位,司马瞻给自己圈了一个新的年号,永庆。

次年将会改年号。乾元三十七年依然延用旧的年号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