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爵爷

不是恭维,而是毕方的确这么想,在眼前这位老人的推动下,最先进的摄影技术能够得以被运用到纪录片中,带动了整个纪录片的正向运转。

同时爵爷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黑白、彩色、高清、3d、4k,相当于丑国的奥斯卡的bafa奖的人。

第一次播出记录伦敦动物园爬行动物馆到非洲和印度尼西亚捕捉野生动物的节目--《动物园探奇》收获大批粉丝时却急流勇退,选择辞职,重回大学读书,攻读社会人类学的博士。

只因为当年博物学家们从遍布世界各地回来的是动植物标本,如今将它们运回来的是活的展览动物而已。

这过程中除了表现人类探险的厉害对动物的态度却丝毫没有变化,还是将它们视为玩物。

等毕业后被bbc重新聘请,又在bbc提拔爵爷担任台长之时,选择给自己的人生再次来个急转刹车。决定放弃那一切,重操旧业继续前往拍摄他心爱的野生动物纪录片。

为此他几乎走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经历过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那个年代,交通业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很多偏远地区连路都没有。

为了已有的拍摄任务,他和他团队携带摄像机、电池、光源和胶片盒等一大堆东西前往,这困难程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大航海时代欧洲探险家。

另一方面,早在五十年代末,奥地利电影制作人汉斯·哈斯提出了水下摄影的设想,并成功研发了水下摄影的防水壳。

正是大卫·爱登堡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次将海洋生物呈现在电视上,震惊了全世界。

比起这些拍摄遇上的困难,爱登堡更想改变的是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及唤醒人们对动物的敬畏之心。

倘若不拍人,全靠大自然的镜头来讲故事,让动植物本身当主角是否行得通呢?

从26岁到91岁,从朱颜绿鬓到白发苍苍,爵爷证明了——可以!

在爵爷之前,没有自然纪录片。在他之后,先有人能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这个事业再说吧。

拍摄纪录片对爵爷来说,也不再仅仅是出于热爱,他一生的驱动力便是在于:我们要把世界传承给下一代,要真正表达出对自然世界命运的担忧。

这才是毕方崇拜,并将爵爷视为自己偶像的真正原因。

倘若忽略年纪,忽略拍摄手法,二人简直一模一样!

爱登堡虽然年纪大了,但脑子还是很活络的,稍微想想便明白了缘由,哈哈一笑:“年纪大了,大到很多时候我都忘了自己有多老了,很多事情要想好久才明白。”

“我还希望能继续看到您的纪录片呢,每一步部我都认真看过,并深切向往。”

【所以爵爷到底多大了,正是百岁老人吗?】

【卧槽,我刚才去搜了搜爵爷,这人生,也太牛逼了吧?】

【真正的淡泊名利啊】

【所以爵爷来这里干什么?要给方神量身定制拍摄吗?还是来拍猴子?】

无人机上疯狂滚动的弹幕引起了爵爷的注意,好奇问道:“那是弹幕吗?”

毕方听闻后立即将无人机下来,随即装模作样调了调,实际上则是意念一动,将其弹幕内容换成了英文,并将其递给爵爷。

爱登堡接过来看了看,哈哈大笑:“年龄吗?说实话我真的有些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二战的时候自己加入过海军,人类第一次有历史记载的登顶记录是在54年,那时候我都快三十了吧?”

“九十六了。”毕方补充道。

【卧槽,九十六?我日你妈,比我曾祖父年纪都大了!】

【我靠,真快成百岁老人了啊。】

参加过二战,见证过人类第一次有记录的登顶珠峰,光是这两件事,便给观众一股无与伦比的年代沧桑感,好似在看一位活化石。

爵爷颇为感慨:“真的老了,前几年我去非洲拍摄,遇到一头黑犀牛,那家伙的名字叫艾维斯,成年黑犀牛有一吨重,脾气暴躁,喜欢突然攻击,我近距离拍这个的时候甚至有点怕,因为我已经老得跑不动了。”

说道这,爵爷还条件反射般的重复道:“每只犀牛都很珍贵,谁也不知道那些小生灵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也不知道它所生活的这片伟大土地还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收工的时候,有小家伙甚至还舍不得我们走,但我最后还是将它赶走了,不能让它对人类有好感。”

还不等观众反应,爵爷就摆了摆手:“好了,不提那些,年纪越大越喜欢回忆,差点忘了说,其实没什么大事,正好我也在加德满都拍摄珠峰的雪线变化,顺便拍拍那群猴子。正好听杰瑞特说你也在这里,就想着见一下后辈,我看过你的直播,很了不起,比我了不起得多了。”

毕方这时候哪敢承认,诚惶诚恐道:“您太过了,我比起爵爷还差得远。”

爵爷打断了毕方的谦逊:“我是认真的,我的纪录片体现了自然的美与张力,你的直播就是人与自然的美与张力,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了不起,我看到你送雁鸟的时候,甚至会独自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