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学的很难,亦或是就没有把功夫放在这上面,但是他的拳脚在塾里是最好的,苦功大概是都放在武艺上了。塾里的小跟班们都跟在他屁股后面,想要学那么一招两式,以后也能吃口公门的饭领俩军营里的饷钱。却总也学不成个啥,毕竟穷文富武。他爹是守着矿上的校尉大人。
这一年,她只八岁,他大几岁,刚过了十四岁的生日。
他们定亲在这个矿山小镇上那可是件大事情,校尉大人那有影壁的宅子门口摆下了二十几桌酒席,流水席。
镇子上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也不用上什么礼,只要在影壁前对着宅子里面喊一声“佳偶天成,金玉良缘”就可以入席吃吃喝喝。至于那些有些头面的人,奉上一包点心,拿上一张喜帖,就可以进到院子里,自然有那小子丫鬟领着进去,虽然也是吃席,但是有饭前的看茶和县老爷的敬酒,运气好了,还能与校尉大人攀谈两句。
席间尽是些“县老爷当年没中了进士,是校尉大人托的关系回乡做了个县令”、“校尉大人听说要进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了”、“两家这一结亲可真就在这青陵城说一不二了”的悄悄话。
这话本来说出来不礼貌,但是县老爷听见只是捻捻胡子远远的笑着点点头,不承认也不否认。
至于校尉大人,本就出身这个庄子,是自己人,当然更不会在意。
到了第二进宅院,这里就不仅仅是有头面的人物了,尽是这青陵县里的大老爷,比如校尉大人的督司马、铜矿上的矿监。最尊贵的当属坐在校尉左首,县令对面的平靖府都尉,是从金州来的,平靖王当今太子的手下,储君近侍。与校尉大人称兄道弟。
堂前门口站着一个礼仪先生,头顶一个乌纱帽。本来他这种没品没级的师爷是没机会带这种能盖住整个脑袋的乌纱帽的,就算他做了半辈子的礼仪先生,也最多在头顶的髻上用簪子定一个乌纱头饰。但今天是县老爷和校尉大人结为亲家的日子,连带着他也风光了一次。
这地方,本来是小小的一座城,金国西边的一个下县,县令也只是刚刚够着从七品下的小官,没山没水,穷乡僻壤,当然也没甚油水。
直到三十年前,董家镇南边发现了铜矿,这对于矿产密布的金国来说,算不得什么,只不过这铜矿是蓝铜矿。
蓝铜矿常伴随有大型的铜矿矿脉,这下受到了重视。
在发现了金国第三大铜矿之后,皇帝亲笔,将原来的甘陵县命名为青陵城,还亲笔书写了一块匾放到了县衙大门上。
太子过来传旨,挂上牌匾之后,径直去了城南的董家镇,手下两千兵直接就接手了矿山,并且指定董家镇的人不仅不需要上税,只要给他开采铜矿还能拿工钱。
校尉大人就是在那个时候高攀上了太子的路子,到平靖府做了一个亲卫。
三年之后回到青陵城,不仅成了驻守矿山的校尉,还带来了一个县老爷,也就是今天坐在校尉右首的那个瘦高县令。
至于原来的那个县令,被校尉当场就砍了,罪名是贪渎,是呀,任谁在这穷乡僻壤苦守六年,也会被城外的铜矿迷了眼。只不过他不是死于贪渎,而是死于没给太子爷交岁钱,生平只做到一个下县县令不是没有缘由的。
校尉到了董家镇,家门都没进,直奔矿山。都道是过家门而不入的好官,只有新来的县老爷才知道,校尉大人嫌原来的三间破房太小,这是砍了原来那个县令后,校尉大人一遍擦刀一遍跟新上任的县老爷说的。
于是,这个镇子上最大的比县衙还大的三进的宅子就起来了。
校尉大人到了矿山,叫上五十多个人,沿着内廷山的山洼子一路就跑到了北河边上。
北河不过青陵县,但是北河的源头在邻县。
校尉大人有太子殿下撑腰,大手一挥,“挖!”
一条一百三十里长的人工运河就从青陵县的矿山一直通到了北河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