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半岁多的猫,加上一个两岁的孩子,把上院闹腾得鸡飞狗跳。那小猫上跳下蹿,安安就跟着追跑登高。柔儿被闹得头疼,倒没什么功夫去担心赵晋了。
一身天青色窄身袍子,在满街黑压压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抢眼,步下车来,在门前停了片刻,理理袖口,掸了掸笔挺的袍子,缓步跨进门来。
侍卫持戟拦阻,有人凑上前低道:“这位是赵文藻先生。”
自有人进去通传。
片刻后,听得内里传来睿王的声音,“进来吧。”
赵晋振一振袖子,举步跨入。
屏风后,一张矮几,两块蒲团。睿王跪坐在其中一只蒲团上,手执黑子,正在思索面前未了的棋局。他未抬头,命赵晋坐。
赵晋目视面前未饮尽的半杯茶,知道片刻之前,正有人在此与睿王对坐议事。
“王爷。”赵晋持礼,被睿王摆手制止,“你坐。文藻,本王一向待你如何,想必你是知道的。镇远侯一案,本王力保你不受牵扯,为你的事,不止一次被父皇申饬。前番,你与兴安侯府冲突,坏了本王部署。”
他抬起眼,望着赵晋,“这些事,但凡本王能替你担的,替你担一担亦无妨。毕竟你的身份……”
赵晋笑了笑,“王爷的意思,赵某明白。这些年,若无王爷护佑,赵某兴许活不到今天。”
“你能明白最好。昨晚的事,不知你预备给本王怎样一个答复。清宜贵为郡主,不单是先皇后侄女,更是本王爱护的妹妹,她受了这样的委屈,本王没道理视而不见。且清宜的性子你知道的,闹大了,本王也未必遮掩得住。”
对方明显是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彼此都知道究竟发生过什么,但睿王定要他一个答复或态度,对方本就是设计一切之人,喊冤叫屈毫无用处。
赵晋理理袖口,含笑道:“王爷要赵某手里的东西,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睿王亦笑道:“如此说来,文藻的忠心,从未变过?”
他命侍人斟茶,抬手让道:“京城带来的碧螺春,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