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钦沉默了一会儿:“那时的我只知道你喜欢男人,并不知道你喜欢我。所以就想着先攒钱,以金主的身份接近你,再慢慢培养感情…”
“所以,八年前你真的向我表白过?”岳钦也感觉很憋屈,“什么时候表白的,我真的一点印象都没有。要是我早知道你表完白就抛下我走了,我就不攒钱了,也不做什么总裁梦开劳什子公司,五年前就直接打飞的去找你,仗着你负我在先,除了敦促你上进外什么都不做,直接抱着你的大腿一辈子混吃等死。”
他这番话尽管听着相当真情实感,实则没几分认真在里面,都是玩笑话,不过杨涯听了并没觉得轻松许多,两人现在心里都堆了一堆的大石头,心情极端复杂,谁也笑不出声。
杨涯沉吟了一会儿,率先打破了沉默:“八年前,你带我去参加你同学的生日派对,我就是在那时候和你表白的。”
岳钦点了点头:“那是你第一次喝酒,还逞能想要一口闷,结果第一杯啤的下肚就当场厥过去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无需解释,两人就都明白了。
客厅里再一次地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直到杨涯自言自语似地开口:“我当时以为…自己的酒量至少比你要好上那么一点点。”
他仍是不甘心:“可是我分明记得,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问你还记不记得昨晚答应了我什么,你亲了我…这也是假的吗?”
岳钦不假思索地否认了:“但是当时我只是听见了你在嘀嘀咕咕地说梦话,以为你还没醒,所以才…”
他忽然想起了杨涯之前的“大人亲小朋友是犯法”的理论,脸色一变,便不敢再继续说下去了。毕竟当时的他已经成年了,而杨涯还是未成年,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就是杨涯心里那种“亲小朋友”的变态。
“对不起,”岳钦低头认错,“我当时不该非礼你的。”
杨涯摇了摇头:“没关系的,我也有错。”
那时的他每天提心吊胆,根本无心经营他和岳钦刚刚建立起的友谊以上的感情,但凡他当时再多说一句“我爱你”,他就可以提早至少五年和岳钦见面了。
杨涯有些哽咽:“原来一直都是我误会你了。我一直都以为你是因为气我的不辞而别才不来找我的,而且除了表面上这么想,我还恨你对我的喜欢太假,恨你为什么没有去找我…”
“你在说什么?”岳钦再一次地打断了他,“杨涯,我并不是没有去找过你…而且,你可能对我对你的感情有误会,就算你没有向我表白,我也是会义无反顾地去找你的。只不过我的能力有限,找了你一年多,都没有找到而已。”
他停顿在这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像是在憋什么大招。
杨涯的心也悬了起来,他咽了下口水,知道接下来如果不出意外,岳钦就该问起他八年前的事了。
虽然他不太想说,但一直像这样逃避下去也不是办法,如果对方是岳钦的话,他也不是不能尝试着直面自己的伤疤。
岳钦这口气酝酿了好久,才终于吐了出来:“其实八年前的事,我都知道了。”
他看杨涯的眼神柔软得好似一汪春水:“所以如果你不想再直面这段记忆,也不必再亲口与我说。杨涯,我很遗憾没能在你最痛苦的时候陪伴着你,但是我想说,以后的时间还有很长,如果你愿意和我在一起的话…哪怕没那么真心,我也会尽我所能地去创造美好回忆,替你填补心里残破的地方。”
“但是,有些事情,我必须要向你澄清。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弃你,忘记你,八年前是,现在也是,你一直,一直都是我心里最重要的那个人。”
之后,岳钦向杨涯简单陈述了一下,自己八年前是怎么寻找他的。
因为杨峥沢的一句谎话,岳钦几乎敲遍了所有姓杨的大户人家的家门,其中四处奔波的辛苦自不必说,光是他受过的冷眼与嘲讽,就足够令人唏嘘的了。
岳钦为了找杨涯,打工攒下的大部分积蓄都拿来买火车票了,他为了省钱睡过桥洞,为了求人下过跪,这些都被岳钦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了。于他而言,这些和杨涯受过的苦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他也早已习惯了那些怀疑与恶意。
岳钦早就养成了面对他人的指指点点波澜不惊的脸皮。
在他十岁那年,岳乞巧在车间里出了事故,被机器碾去了大半截手掌。
由于当时的人们法律意识都比较淡薄,岳乞巧没有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厂子里非但没有给她做工伤鉴定,支付赔偿,还以她旷工误工为由,直接把她给开除了。
当时无论是在邻里还是工厂内,都在传岳乞巧是在工作的时候偷懒睡觉,才把手给碾了的,说她是罪有应得,老板没让她赔钱就不错了。
而岳钦很不服气,他费了很大的力气,带着岳乞巧来来回回地跑,在被踢了整整一个月的皮球后,终于为岳乞巧弄好了伤情鉴定,向工厂老板要求赔偿,然而这件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岳钦报了警,但正是因为少了一份劳动合同,他的维权之路异常艰难。岳钦没钱请律师,只能寄希望于用言语打动他人,得到一次免费的帮助,但是善良的人本来就不多,而这世界上不止有很多不幸的人,还有肆意消费他人善心的,岳钦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能找到愿意帮助他的人,甚至因此变成了周围人眼里的小丑。
因为岳乞巧不能发声,同时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懂手语的,岳钦被贴上了“不孝”、“见钱眼开”等等标签。
所有人都认为他在吃自己母亲的人血馒头,死揪着一点事不放,非要敲诈勒索和绑架他人的善意。岳钦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无限放大,被指指点点,直到他十八岁时,他曾经呆过的小学里还流传着辱骂他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