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放将头一撇:“区区虚名,过眼那个什么云。”
楼淮祀道:“舅兄不想回去看看岳丈岳母?”
卫放瞪他,跳着脚:“长途水路的,我又不是纸鸢,来了去,去了来,你休哄我。”
“……唔,那就让你大姐姐一人去?”
卫放更生气了:“大姐姐一个弱女子,你怎忍心差使她?”又坐船又吹风的,还要去骗那些什么才子怪才。
楼淮祀搭着他的肩:“舅兄不忍,陪着去就好。”
卫放气呼呼地拂开楼淮祀:“我去问问大姐姐的心意。”说不定他堂姐姐也是被楼淮祀的花言巧语给蒙骗的。
卫放过去找卫絮时,卫絮正和卫繁姐妹俩个趴在栏杆上说话。
“大姐姐,从栖州去禹京,水路长长,风吹日晒,好不辛苦,再者书院要招揽的先生都是放诞不羁之人。”卫繁忧心忡忡,“大姐姐全不必揽这麻烦事。”
卫絮用一柄扇子半遮着日头,探身从枝头采了一朵花下来,拧首笑道:“我又不曾立下军令状,知州也不曾说过不成功便成仁之语,我走一趟,成便好,不成也无碍,倒算不得麻烦事。”
“可是……”
“我喜欢坐船。”卫絮低眸,“来时我便喜欢看船景,初看似处处景色处处同,细看却是各有乾坤在此中。”
卫繁急得抓耳挠腮,她大姐姐如此雅致人,风里来雨里去的,她想想就心窝子疼。
卫絮掷了手中的花,道:“妹妹可知,船泊码头,各不相同,便连叫卖的吃食都各不一样。未出禹京地带,兜卖的是茶水;出禹京到羡州,多卖梨浆,羡州多种梨头,因此梨多价廉,卖水的也多卖梨浆;再到甫地,则多卖蔗浆,想来此地多种甜蔗;到了栖州,码头便多卖银丹草浸得凉茶,概因天热又多生药草之故。瞧,虽是一样人来人往,船去船去来,贩夫走卒、熙熙攘攘,细看却如此多般差异,这还只是卖水的呢。”
卫繁点头:“这倒也是,如禹京码头好多巡城揖贼,初来栖州时,贼比人都多。唔,还有好些奇装异服的异族人。”
“可不是。”卫絮道,“若我还在禹京侯府,又哪里看得到这些。我想多看看,多走走,妹妹可是觉得我离经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