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刘、范、上官三人一丘之貉, 对于刘的临阵倒戈, 后二者一度怒愤填鹰,然因许多旧把柄被其攥在手中,尘埃尚未落定前, 不宜轻举妄动,故虽明知刘石旌被褚家胁迫,也一直忍而不发。
毕竟,刘石旌不可能诚心实意归顺褚家,只要范申最后能全身而退,他日就还能借刘石旌反杀忠义侯府。
对于这样一把随时会被重启的刀,褚怿这边自然不曾懈怠,早在开审前,就一直派人秘密紧盯刘石旌行踪,并继续拿捏着他的命脉——刘纲。
只要刘纲的生死被攥在褚家手里,刘石旌就必须继续做褚家这条船上的蚂蚱。“置身局外”“作壁上观”是他眼下最稳妥的一条出路,褚怿相信,混迹乌台二十余年的御史中丞大人,不至于这点判断力都没有。
当然,除开一点
宋淮然假调查之名,给上官岫、刘石旌牵线搭桥。
屋中众人相顾噤声,褚怿搁落茶盅,回应:“我解决。”
褚晏看他一眼,倒不是质疑他的能力,而是颇有一点顾虑:“人要留着,其他随你。”
褚怿故意怼他:“你说哪一个?”
解决后患最彻底的方式,理该是灭口,照褚怿的脾气,早在梁桓生抵达京城的那段时间,刘石旌就应该被秘密解决的。
但褚晏偏不放他走那条路。
“怎么,你还想弄哪一个?”褚晏对上他深黑双眸,深知他话后的不满之意。
关于刘石旌存留一事,两人不是没有争执过,眼下,褚晏显然不想再旧话重提,强调一声“善刀而藏”后,便继续谈起后续二审的跟进去了。
褚怿默默在边上听。
一场议事从军务谈及终审,从范申、上官岫谈及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儒臣势力,屋外天光悄然黯淡,等余下部属逐一汇报结束,褚晏这边拍板时,已然夜阑更深。
“总之,猢狲可留,树必须倒,范申和上官岫这回不死,下一个死的是谁,应该不用我多说了。”
朝堂之争,看似唇枪舌剑,实则硝云弹雨,自褚晏、褚怿和范申、上官岫宣战的那天起,就意味着不是你死,便是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