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日后,有关朝廷联金灭辽的诸多消息在汴京城中炸开。
茶馆酒肆,勾栏瓦舍,无一处不在就这一轰动性的决策议论纷纭。
老百姓的思维和情感历来都是最简单而热烈的,拥护就是拥护,憎恶就是憎恶。
和吴缙等政治要员所看不一样,京中百姓对于这个决策的态度,八成以上是心神大振,欢欣鼓舞。
他们太痛恨大辽,甚至比官家赵启晟更渴望借助这次金辽之战彻底把宿敌打败,继而在青史上一雪前耻,是以,他们在一片片激烈的议论声里尽情地宣泄着对大辽的仇恨,纵情地憧憬着北方的故土,自然,也就慷慨地称颂着朝廷的英明决策。
中原自古有句箴言,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朝百姓对大辽的恨,转化成了对联金大计的拥护,这一份份拥护,又转化成官家派军援金的最大动力。
一道道诏令不分昼夜地从紫宸殿、文德殿、垂拱殿中传出,汹汹激流一般,推着国朝的联金大计飞速前行。
一切反对的大臣被训斥、被疏远、被罢黜,所有在京的辽使被羁押、被羞辱、被斩首。
但凡是对联金一计鼎力支持者,只要请缨,哪怕不是武将,也能破格领兵上阵;反之,就算往昔战绩累累,只要查证此人对联金之计心存质疑,哪怕任令已下,照旧撤职解任。
褚家被夹在其中,赖于褚晏的虚与委蛇,不属于后者。
但基于褚怿当夜在文德殿里的发言,也并不能属于前者。
对于调回易州的军令,官家给出的解释是:驻守三州,稳住后方。
但褚家人知道,那不过是提防忠义侯府在这一史无前例的大战中掠取功名、威高震主的说辞罢了。
盛京的天一日阴过一日,云层低压,冬风四起,眼瞅着便该降下第一场雪了。
午后,贺平远带着军令,率人抵达侍卫马军司,前来向都指挥使褚怿讨要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