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本王的命令就是王命!

汉王还会讲故事?

夏元吉与周忱对视了一眼,老老实实地坐好准备聆听。

“比如一个外地人来了金陵住客栈,给了掌柜一两银子的房钱,掌柜趁客人上楼那着这一两银子,去对面屠夫那儿结清了肉钱。”

“这一两银子到了屠夫手中,他也立马拿着钱去隔壁饭店还清了自己欠的饭钱,饭店女掌柜拿到了这一两银子,又立马拿着钱来到了这家客栈,还清了她欠的房钱。”

“就在这个时候,客人从楼上下来,称对房间很不满意,拿着这一两银子走了。”

“在这一刻,没有人付出银子,也没有人得到银子,但附近几家的债务都因此偿还清楚了,每个人都很高兴,又是美好的一天。”

“那你们告诉本王,这是为什么?”

周忱:“???”

夏元吉:“???”

为什么?

老子也想知道为什么?

汉王爷这个故事虽然是极端个例,但是不得不承认,真有发生的可能。

那为什么从头到尾都没有人付出银子,最后却又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呢?

夏元吉满脸茫然,周忱一脸懵逼。

朱高煦见状倒也没有动怒,毕竟大明朝重农抑商,这个时代的人大多都是小农思想。

太祖朱元璋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政权稳定,大力打击地主豪强,力图让土地分成小块,让真正耕种土地的人拥有土地,且不得转让,任何人的后代也都必须从事父辈的职业,不得改行。

加上他制定的一系列严苛政策,大明朝的百姓基本就形成了世世代代固守在故土,最多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活动的生存模式。

平民老百姓因为长期被禁锢在土地上,眼光就变得短浅,赚了钱就过小日子,不图更大的发展,缺乏冒险精神,这就是小农思想。

只是朱高煦没有想到,夏元吉与周忱作为这个时代最顶尖的财税学家,同样会受小农思想束缚,认为将银子粮食囤积起来,才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没有那一两银子,这几人的债务自然偿还不了,但是这一两银子只是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客人手中,他们的债务却偿还清了,你们说关键在何处?”

关键在何处?

周忱仔细回忆着过程,脑海中陡然划过了一道亮光,“王爷,在这两银子转了一圈!”

“没错!”朱高煦欣慰地笑了笑,“银子是货币,他的价值本身就是流通赋予的。”

“或者换句话说,大明宝钞之所以贬值,就是因为它不被平民老百姓接受,没有成功地流通起来,所以它没有价值,直到现在都不被市场接受。”

听到这话,周忱眼睛一亮,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