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最后一幕

黎耀阳恍然大悟,英国是一个岛国,在历史上,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领土,数目惊人的海外殖民地。

为此,英国人为自己锻造了一支海军。一支武装到甲板的海军。

它不仅拥有数量惊人的舰队,并率先在海军中置入航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便已经拥有8艘航母。

而在那个时候,英国海军的实力,也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将排在第二名的丑国,远远甩在身后。

但是这种情况没有维系太长时间,一战结束后,英国海军的实力,开始大幅度的衰落。最后被丑国大幅度超过。

英国海军的衰落,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一战后,英国经济的大幅度衰落。

在第一次大战中,英国虽然属于战胜国,但依然受到了巨大的损伤,但因为战争的投入,以及因此停滞的经济发展,都让英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英国还拖欠了丑国巨额赔款,长期无法还清。

所以,英国当时的局面,使他们必须把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至于军事装备,就要靠后安排了。

而海军的建设,又像是一个无底洞,怎么填都填不满。

即便是短时期取得超前地位,如果没有持续投入,很快又会落后。

即便英国想要发展海军,也得靠后排,不能影响正常的经济发展。

这也是英国海军发展,在一战后,经历了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在同一时期,丑国跟霓虹,却加大了对海军建设的力度。

霓虹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就加大了对海军的建设力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德国手里夺得华夏海滨城市主权,又让他们赚了一笔。

所以,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把钱继续投到海军当中。

再加上霓虹也是一个岛国,建设海军,确实有必要。

丑国也是一样,在一战中获利巨大,在战争的损耗也不大。

而且丑国在一战之前,就开始投入建设海军。

只是当时没那么耀眼,到了一战后,丑国因为忌惮霓虹对海军的大力度建设,就以更大的力度建设海军。

丑国的底子雄厚,再加上海岸线漫长,投入建设海军,不会遭到太多的反对。

等到二战爆发,丑国参战,各国在丑国追打霓虹的太平洋战争中,才发现了丑国海军真正惊人的实力。

这时两个国家的一停一涨,很快出现了差距。

除了经济因素,英国的民意,也决定了当时英国对于海军的投入力度。

英国是一个民选政府,普通民众的意见,对于整个国家的决策,起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民众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惨重。

自己的亲朋好友在战争中牺牲,虽然是为了保卫国家,但绝大部分英国人并不想经历再一次的战争伤痛。

他们都希望能过上和平的生活,对扩充军备这种可能带来战争的行为,大多持否定态度。

这也是当年英国首相张伯伦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英国当时的这种思潮,跟法国在一战后的表现极为相似,他们都极度渴望和平。

法国修了马奇诺防线,而德国因为战败,正琢磨着如何复仇,并由此引发二战。

()

1秒记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