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辈分高,封国强盛,年纪也不小了,理所当然成为宗亲里打头的。
入京后,当然是沐浴更衣入宫觐见皇帝。
淳嘉交代了他一番,方让人领他去庆慈宫给太皇太后请安。
太皇太后跟周王这些宗室是见过两回的,但当时的气氛都不是很好:一次是神宗驾崩,他们过来吊唁,顺带参加孝宗登基的典礼;一次就是孝宗驾崩,他们过来吊唁,顺带参加淳嘉登基的……噢不,淳嘉登基他们没观礼。
因为孝宗驾崩之后,纪氏跟摄政王围绕新君人选掐的死去活来,宗亲们怕被拖下水,吊唁就麻溜的找借口走了。
等淳嘉被接到帝京践祚的时候,他们早就回到了各自的封国。
太皇太后以前对这些宗亲是很不在意的,因为向来都是这些人看她脸色,她是懒得对他们耗费关注。
倒是周王等人,行礼毕,就感慨:“太皇太后清减了不少,该保重凤体才是。”
“先帝心狠,哀家也是命苦,当年千辛万苦生下来孝宗,却也是个不孝的,他们父子俩早早丢下哀家去了,留哀家一个人在这世上熬日子。”太皇太后颇为凄凉的说道,“若能早点团聚,倒也是件好事。”
“太皇太后何出此言?虽然孝宗为人所害,未能留下亲子,但当天天子是您的嗣孙,素来纯孝敦厚,其实跟亲生的也没什么区别。”周王等人正色说道,“今岁更是给您添了好几个曾孙辈,您含饴弄孙的日子长着呢。”
太皇太后面露讽刺,但也没说什么反驳的话,只旁敲侧击周王等人会怎么对待纪氏?
“如今人还没到齐的,这么大的事情总要等人齐了之后再说。”周王他们当然是知道了纪氏已经覆灭的消息,但都不敢告诉太皇太后,遂含糊道,“这事儿终归不怪您,您别多想。”
“哀家也想不到纪晟会做出这等事,她这么作死,就算挫骨扬灰也是活该。”太皇太后难过的说道,“邺国公他们也是不像话,没把她教好。只是纪氏子弟众多,年轻里头的几个,还是乖巧的。”
她专门提了几个名字,都是才十来岁甚至才几岁的纪氏后辈,大部分天资不是特别好,就是那种让人觉得“哪怕放了他他也折腾不出什么花样来”的类型。
周王等人听着都有些悲戚,但不敢流露出来,只讷讷应了,说会尽量帮忙斡旋:“但宗亲人多,能不能说服大家也不一定。”
太皇太后没起疑心,她也知道这次的事情太要命了,就算宗亲们本心里不打算对纪氏赶尽杀绝,为了证明他们对嫡支的在意,为了证明他们对孝宗遭遇的感同身受,他们也很难提出来从轻处罚。
尤其宫外还有个摄政王,这个是对纪氏有杀之而后快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