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坊间也有儿子孙子离家千里为官,留下儿媳孙媳侍奉老人的。
但如今道观起了火,这个就不一样了。
虽然太皇太后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乃至于惊扰,但既然有了这么一件,出于对太皇太后的重视,这地方就该暂时划作“险地”。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是尊贵非常的太皇太后?
按照孝道,淳嘉不但接到消息之后须得立刻赶过来请安,而且一定要将人接去更安全的行宫才是。
如果太皇太后坚持不肯走,孝顺的孙儿当然也得舍命陪君子,不能将长辈独自撇在险地。
但道观这边处置政务不方便,淳嘉又是个勤政的,他怎么可能长期留下来?
他不想留下来,又不想背负对太皇太后不够孝顺的名声,那就只能设法让太皇太后跟他回去了。
果然晌午后,欧阳燕然、摄政王等重臣、宗亲陆陆续续的抵达,都是来请太皇太后回行宫的。
站在摄政王的立场上他应该巴不得看到淳嘉被太皇太后刁难,问题是他也是太皇太后的晚辈,淳嘉派人当众去跟他说道观才走水过感觉不安全,让他一起帮着劝说太皇太后离开道观以策万全,他能拒绝吗?
他要是敢拒绝,淳嘉转头就能将他这种不将嫡母死活当回事的行径给宣扬出去。
所以他只能一起来。
皇帝打头,一群宗室、大臣跪在别院门口请太皇太后三思,请她以凤体为重,甚至还有人请她以国事为重,话说的客气,意思却是不要以一己之私让君臣都绊在这道观里无法专心治理国家。
太皇太后早有预料,派女官出来告诉他们,原本太皇太后这两日就要回去行宫的,但一直梦见前皇后跟康婕妤,心下难安,这才不忍离去。
君臣明白这是谈条件了,淳嘉斟酌了下,就表示愿意追封这两位。
反正人都死了,家族也覆灭了,区区哀荣也不过是一道圣旨意思意思。
于是追封前皇后纪凌紫为端慧皇后,康婕妤为恬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