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为什么会落入纪氏的掌控之中,堂堂天子,百般挣扎却到底郁郁而终?
除却他本身手段不足,没能斗过纪氏外,其实最根本的一个缘故,就是神宗登基时,为了报复兄弟姊妹,几乎将公襄氏主支杀的一干二净!
偏偏他自己膝下子嗣单薄,只得孝宗、摄政王两个儿子。偏偏神宗还命短,壮年驾崩。
少年孝宗灵前就位,除了顾命大臣兼外家邺国公等重臣外,能够依仗的自己人,只有比他还年轻、生母还出身寒微的摄政王。
这种情况他又不是那种不世出的天才皇帝,干不过纪氏其实真的不能全怪他。
设想一下,假如当初神宗没有做的那么绝,而是留下来部分兄弟子侄,孝宗承位之后,自己斗不过外家,大可以抬举叔伯兄弟,制衡纪氏,自己居中调解,皇权又怎么可能衰落的那样迅速?
纪氏又如何只手遮天?
淳嘉认为有必要以身作则,来潜移默化后妃们对皇嗣们的栽培,别搞得你死我活的。牺牲部分子嗣换取一位出色储君的诞生,皇帝觉得是值得的,但,没有下场争位的,以及一些比较平庸、做事也不毒辣的皇嗣,他觉得还是留着罢。
不谈其他用处,好歹壮大一下主支的血脉,以防绝嗣对吧?
“皇后虽然愚笨些,但阿篁素来聪慧。”淳嘉思索了会儿,认为,“她一定能够明白朕的苦心的。”
于是天子也就放心的去张罗政务了。
而被他寄予厚望的云风篁,左思右想觉得这样下去不行,皇帝若是废了,皇后还能依靠顾氏,她能靠谁去?
至于说劝淳嘉振奋起来,她觉得很难。
主要是,皇帝现在真的没什么靠谱的对手了!
庙堂上下,真正金口玉言,只要淳嘉明确表态,都没人敢说不字的。
就算有几个走直臣人设的臣子会进言,但也是见好就收。
毕竟这位天子可是踩着两大后族的尸骸当权的,古往今来能够不惜身的臣子还有一些,能够捎带上家族不要命的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