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刺杀昭武伯的,还是摄政王余孽!
这就很尴尬了。
因为摄政王夫妇当年去的突兀,淳嘉都颇为意外,所以整个摄政王一袭,其实如果不是出了宫变那事儿,急需背锅侠的话,是可以跟摄政王两个儿子一样,有个善终的机会的。
毕竟天家叔侄撕了那么多次,对着天下黎庶,却始终保持着“我们是自己人”的姿态。
除却高层外,外界不是那么清楚他们之间的矛盾重重。
后来公襄若寄跟继妻相继离世,皇帝还没发动就赢了,两个堂弟又完全不是他对手,更谈不上多少野心,淳嘉自然乐得大度。
倒是对公襄霄、公襄震格外优容起来,爽快的封了爵位。
甚至还将公襄震留在跟前照顾。
……所以在官方,是不存在摄政王余孽的。
当初宫变时,公襄若寄的残党背锅,理由也是他们一直挑拨天家叔侄关系,并非真正为摄政王报仇:摄政王跟天子好着呢,根本没仇怨,所以报什么仇啊简直荒唐!
此番这刺客对外宣布的身份,就选了诃勒背锅,说他勾结诃勒……
但整个来龙去脉,底下人不知道,高层却很清楚。
要是淳嘉没有动摇立嫡子的决意,昭武伯没了,甚至可能是件好事。
毕竟天子短时间用不上这位武将了,这人去世,只会让天子更加放心后族。
然而如今皇帝转了念头,想立贤了,如果这个被看中的皇子不是皇后跟前的,不是十皇子、十二皇子,那……可想而知,大家会怎么看他。
他们不会觉得天子是从立嫡改立贤的,他们只会觉得,淳嘉还是那个淳嘉。
当年拿继后之位忽悠了欧阳氏等几家望族,后来利用的差不多了,觉得他们既然上了船没法反水了,转头封了顾箴为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