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从小便明事理,很少向孙无忌提要求,虽然此事有点麻烦还要花钱疏通,孙无忌还是答应了他。
关羽听见此话大喜“多谢孙使君与公子,如有需要,日后关某定当效力。”
“爹,流民是否已经大批进城了?听说昨晚街头钱家溜进几个流民,将家中的鸡偷了好几只,街坊群众都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现在进城的只是少数,大批流民都被安置在城西的流民营中,根本不敢让其全部涌进城,县中正为这事大伤脑筋,赶又不是,城中收容也没办法一次性收这么多。”
“爹,您是说还没拿定注意,不知该如何处理流民?”
“是的,此事需尽快解决,一旦流民闹事暴乱,涌入县内,所有的经济、治安、秩序都将崩溃。”
“公务繁忙,爹马上就要回去府衙开会,继续商讨此事。”
孙无忌说罢,便想起身离开。
不料孙明叫住了孙无忌“爹,孩儿有办法解决此事,不但能解决,还能为琢县各大户赚得人力财力。”
孙无忌一听便来了兴致,急忙坐回原位,示意孙明继续讲。
孙明想了想,说道“可以叫城中的大户各自接收五十至一百流民,剩下的就由官府接管可行?”
孙无忌听到孙明的话,也是笑笑的驳斥道“君义啊,单是让各大户接收流民就难以实现。就像我们家,我们要那么多流民作甚?”
“可以让流民成为我们的佃农,为我们耕地。收成方面我们可以七三或六四,孩儿觉得是可以的。”
“就像我们家,地虽多,但自家的佣人较少,根本耕不了那么地。如果我们以租聘的方式让这些流民为我们耕种,岂不一全两得?”
“孩儿可以与爹同去县衙,当面说服众人。”
插句话外题,三国早期地主的地都是自家佣人耕的。因为传统观念的原因,那时的人们还没有佃农和租地的习惯。
而孙明这位新时代出来的就不一样了,一下子就给出完美的解决方法。
孙无忌在刚听到此法时,脑中亦是下意识的拒绝道“这是不可能的,自家地让给别人耕种。”
孙明喝了口茶,接着说道“‘变革妄立,岂能从旧,今辄乱世,当用猛药’”
“而且孩儿已成人,有心做大事,亦想帮助爹排忧解难。”
“孩儿可以身行力效,以我的名义招募几百流民,只是这地和钱望父亲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