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政这种手残的,起码学个三四年,估计才能马马虎虎做到。
而他们勾勒完后,就在小小的钢铁字座上,拿着凋刻工具,开始一点一点的加工起来。
这些工匠也很懵逼,因为他们发现,手中的刀具锋利无比,居然削的动铁,虽然不比凋刻木材,不过慢慢凋刻也是能做到的。
颜政目不转睛的看着,很快就明白,为何后世和古代印刷,为何都选择宋体。
原因就是字体结构非常便于凋刻,没有什么多余的连笔,整体结构也较为方正!
每个比划,彷佛都有特定的凋刻的手法,从下刀、提刀、打磨等步骤来看,选择宋体才能省事。
只见五十多个工匠,都低着头一声不吭的凋刻着,有人突然叹了口气,然后便是拿着锉刀,开始磨去损毁的笔划。
颜政在一边静静的等着,大概半个时辰后,终于有工匠,句偻着身子将一个凋刻好的阳模送了一过来。
刻的是一个“教”字,看上去非常的棱角分明,摸一把,只觉得表明也很细腻。
“去,试试看!”颜政递给了一旁的铁木针。
铁木针二话不说,拿着这个阳模就走到一边,将其固定在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上。
随着用力压下,一个黄铜阴模就被弄了出来。
再从一边灌铅后,便有人拿着小刷子,不断刷水在黄铜阴模外部。
等到脱模后,一个铅活字就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又铸造了几个后,发觉阴模依旧是没有失真,证明这对阴模和阳模,是符合标准的。
颜政望着重新打磨修饰的铅活字,左右看了看后,将其沾上油墨,印在了纸上。
只见字迹清晰,没有缺墨少墨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水性墨散开的情况。
蔡细伟看着这种效果,顿时就惊得合不拢嘴来,他没想到这东秦人,随便铸个字都能印的这么清楚。
不对!很快他又发现,不是活字的问题,是墨的问题!
其实这就是蜡纸刻印用的油墨,油基用的是亚麻油,它有极好的的附着性,又很容易干燥。
可惜中国古代画家不作油画,也就发现不了油基墨的优秀之处。
颜政看了一眼,心里头很是满意。觉得这已经足够吊打大明的印刷业,只要阳模和阴模都保存良久,那么铅字印刷的过程中,有损耗也是可以不打紧的。
不过真要一劳永逸的印刷,还得是铜活字!只要保留了一套铜活字,那么日常只要维护,每年只要查漏补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