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虽痛哭,可却没有机会再送弘治一程,刚进城就被交由诏狱。
两天后,弘治皇帝的庙号和谥号确定,明孝宗、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而后皇帝遗诏颁布,自汉代起,皇权的交接,便有两份关键的诏书,一为皇帝遗诏,二为新皇即位诏。
一般说来,遗诏字数不能不多,大概在三四百字,字字要精炼、准确周到。内容也有固定的部分:回忆政绩,检讨缺失,宣告将死,认定嗣君,嘱托嗣君,叮咛大臣,规定丧葬,抚定地方。
在弘治皇帝的遗诏中,他诚诚恳恳的承认了能力有亏,未能使得大明再度兴盛,未能使得万民安康。对于功绩也是谦虚表示,皆赖众文武用功。而后又认定自己,虽时时自省,依旧未能窥探世间忠奸,虽有举措,可未有魄力改革。
最后他认定了朱厚照为新皇,告诫中臣要好生辅助,更告诫朱厚照国势维艰,当奋发有为,不该贪图奢靡享受。
在遗诏结尾,弘治皇帝提了一笔东秦,将罪责揽到了自己身上。这一句话,直接让刘大夏免去了更重的处罚。
只能说弘治皇帝,真的是宽厚到了极点,至死也不愿意让办实事的老伙计刘大夏,被新朝臣子用来洗刷全部罪责。
虽说弘治一朝没什么功绩,可弘治皇帝人品贵重,确实是有明一朝罕见。只可惜皇帝是个烂好人,有时候并不比皇帝是个大坏人更有作为。
遗诏颁布两天后,确认了朱厚照登基的日期。内阁会同六部,也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
朱厚照此刻还沉浸在丧父之痛中,他又尚且年幼,丝毫不明白这突遭的大变。
当李东阳等臣子,齐齐向起叩拜时,他眼泪更是刷的一下流了出来,他明白最疼爱自己的父皇,再也不会回来了。
张皇后忙让抚慰朱厚照,眼中带泪的说着些激励的话。
如此情形,再度令的在座文武湿了眼眶,一个仁德宽厚的圣上走了,他们对于朱厚照这个新君,多少存在一些担忧。
李东阳、刘健、谢迁,都算是朱厚照的老师,都大概知道他是个跳脱的性子,虽有几分聪慧,可聪明劲没用在正事上。
“好了!国本未固,内忧外患,咱们也别再这拭泪了!眼下要议的,无外是两件大事。”李东阳先开口了。
一边说,一边将刘大夏的万字言拿了出来。
“这是刘大夏写的万字言,也是我们要议的事情之一,咱们先要议的,是该治刘大夏什么罪!”
谢迁接话道:“此番之败,非战之罪!刘时雍已经尽力了,就定一个夺职打回原籍罢了!”
“会不会太轻?”刘健皱眉道:“这毕竟是丧权辱国,太轻的话,今后岂不是什么口子都敢开!”
“这话说的没道理!”工部尚书曾鉴反驳说:“无论换作何人,都怕是免不了要签这个条约!正如万言书里所说,东秦乃是我名教三千年未有之强敌!诸位翻遍史书,可曾遇到这么强悍的敌人?”
“即便非战之罪,可这……这毕竟……是刘时雍轻启边衅!”礼部尚书张升接话道。
“诸位,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否?”王珩作为礼部侍郎,也破格参与了会议,同马文升一道。
“但说无妨!”李东阳望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