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又去了趟明孝陵,替朱棣祭拜。
十一月初,天气逐渐冷下来。
朱高炽将户部送上来的各地秋税核查,又开始处理各地的奏疏。
成渊对杨荣道:“永乐大典得编写不能落下,这边进度也要赶上。”
杨荣道:“近来就我一人,这编写繁多,那些翰林十个都不如杨学士和解学士两人,自然进度就落下来了。”
朱高炽道:“本宫近来也觉得吃力许多,不过本宫倒是看先生瘦了一大圈,太子妃说让本宫给你准备些补品。”
成渊道:“我是不吃的。倒是多谢太子妃。uu看书 ”
杨荣笑着道:“可是你忘了安成殿下需要,镇国公怕是忘了。”
成渊如实道:“我都好些日没回府,就是赏赐补品,我也不回去。”
朱高炽疑惑:“那今晚做什么。”
成渊只说自己今晚要与杨荣一同去编纂永乐大典的新文稿。
“镇国公可不是一般的武将,本宫称他一句老师都不为过。”
杨荣惊讶道:“只听说当初这个大典的想法是国公出的,不曾想国公多大典的编纂还懂,今夜可就借国公一用,帮我们赶些进度。”
文渊阁。
成渊将需要修订的文稿放好,又按照顺序整理。
这一套程序做下来,丝毫不出错,竟然比那几个翰林还要做的好。
杨荣边提笔写,边道:“国公可以歇歇。”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成渊头也不抬的问道。
“回国公爷,已经三更。”值守的太监说道。
成渊看到文官送过来的书籍和文策,继续整理。
杨荣歇息时,过来道:“没想到您还懂这玩意儿,实在是佩服。”
武夫对于这些。懂得自然是很少,杨荣没想到成渊还真的懂。
“杨大学士现在才信了?那我之前开镇国书院,你们不是见到了么。”
杨荣摇摇头,道:“并非不信,是因为,这永乐大典若是编纂的好,可如史书青史留名,哪是书院可以比的。”
成渊笑了笑:“本公会的,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