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林青槐走过数次,在他们死前一年,整个西北的官道都修得平坦宽阔。
如今可不好走,窄小且坑坑洼洼。火把照亮的范围有限,又担心被燕王留下扫尾的人发觉,他们只能摸黑赶路。
熬到天亮,斥候来消息,燕王一行过了宜城,原先的队伍分成两队继续前行。
司徒聿当机立断,命孙卓带一队人马,自己带一队人马分头去追,剩下的一百人分两拨,抄近路去堵截。
议定后队伍开拔,司徒聿和林青槐带着冬至和惊蛰他们,走宜城西面的官道,孙卓带人走南面。
没了孙卓跟着,林青槐说话便没了顾忌,“你燕王叔可能要去淩山。”
她此前就怀疑燕王杀她,是因为自己的存在坏了他称帝的计划,看到洛师兄的来信,更证实了这一点。
偌大的西北,又有天风楼的人一路护送,燕王的人还是能准确找到淩山,可见他那之前就知道淩山上有谁。
“师祖已过世多年,他去淩山作甚。”司徒聿催马与她并驾齐驱,“淩山上没人。”
“大梁的国运。”林青槐勒紧了缰绳,让马匹慢下来,低头看地上的车辙,“这辆马车的车辙要宽一些,跟我们一路追过来看到的差不多。”
国运一说,她素来是半信半疑的态度,哪怕已知大梁在他们死后覆灭,也无法全信。
燕王有没有帝王命两说,他眼里确实没有黎民百姓,也无□□定国的才能。
她和司徒聿死的时候,蛮夷亡国十年,漠北部落缩在一隅向大梁称臣,甘愿停战五十年。
这些功绩非她一人能做到,而是举朝上下无数官员,和万万百姓一起辛苦了二十年,一步一步实现的。
燕王守不住便罢了,还亲手给毁去,让蛮夷死而复生,漠北铁蹄南下。
“淩山上有他要的东西?”司徒聿记得她说过国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