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爹是靖远侯,这样答案如何?”林青槐沉下脸,威仪外露,“《大梁刑统·科考律·应试则例》第五十二条,若自身立有功绩,可免童生、乡试,直考会试。”
四周安静片刻,有人大声反驳,“你一届未出阁的女子,立了什么功绩能免去童生和乡试,直考会试。”
“巧了,我还真立有功绩。”林青槐看着那人,漠然掀唇,“青云书院共有学生五百余人,医学院学生六百人,这些人不用束脩便可读书学医,难道不是功绩。”
考生再次安静下来。
“吵什么吵。”邱老的嗓音从林青槐身后传来,“既然两边都觉着自己有理,不如大家坐下来辩一辩,各自提供论据,论证此举是否可行。”
众人回头,见邱老和祭酒以及闫博士等人都来了,慌忙行礼。
林青槐埋下头,心底满是感激。
女子科举是否可行,需要以邱老等人为首的大儒名士论证,第二关才是朝中百官。
名士大儒中虽不乏酸腐之辈,只要论据充分,过关不难。
难的是第二关。
女子下场科举,录取名额是否要增加,增加多少。贡院是否要分男女,是否要请女官核验考生身份,国库能否承担得起这些花销都是问题。
录取之后若通过朝考,是和男子一样授官到地方任职,还是留在朝中任闲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
朝中百官不会想着去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只会想法子解决她。
若非她是靖远侯府的大小姐,背后有建宁帝和司徒聿撑腰,又捏着纪尚书的命门,从传言出来她的名字就会被抹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出现在礼部的告示上。
林青槐缓缓抬起头来,笼在袖子里的手悄然攥紧拳头,眼神坚定。
所有的问题,她和司徒聿都考虑过,并且有了粗略的解决办法,勉强可以应付百官,但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