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槐坐上马车,吩咐车夫去飞鸿居。
热闹散尽,国子监门外恢复安静。
邱老捋了把胡子,摇摇头缓缓转身往回走。
闫阜捋了把胡子,幽幽看了眼林青槐离开方向,止不住叹气,“这小姑娘的学识和品性,老夫生平仅见,风暴已来,也不知她能否挡得住。”
国子监内的学生多是官员子弟,早前他们拦着林青槐时,他就料到外地来的考生反应会更激烈。
不想他们如此快便找到国子监来。
“墨守成规易,除旧布新难,她个小丫头能有此魄力,我等也不能枉读了圣贤书。”蔡经纶扶额轻叹,“那青云书院的办学方式,若能推广开去,何愁我大梁无盛世。”
“等此事了了,或许可向圣上谏言,在义学内增加手艺的课程。”邱老深表赞同。
喜欢读书的去读书,想要谋生去谋生,所有人都能通过读书得到自己想要的,各种手艺不再是独门技艺反倒更容易推陈出新。
“女子科举是否可行,我等也算也有谏言的资格,不如广邀名士大儒辩论,无论输赢都算是尽了一份力。”蔡经纶负着手,面容紧绷,“我此前也觉得女子该安守后宅,可青槐所做之事,便是男子也难以望其项背。”
他年轻时也曾满腔抱负,希望大梁河清海晏,百姓安居乐业。
几十年过去,他的抱负还在,却已是力不从心。
林青槐做了他想做之事,便是女子之身又如何?
“此事我亦有想法,不如今夜我等一起到郑老府上小酌,共同商议此事?”邱老面上浮起快慰的笑意,“不求名留青史,但求无愧于心。”
“好一个但求无愧于心,我家中正好还有几坛子佳酿。”闫阜抚掌大笑,“当年只听闻茂林四杰的壮举,如今竟能与他们同道而行,也算不枉此生。”
他还在求取功名时,茂林四杰力推寒门学子入仕,改变大梁的科举陈规之壮举,被世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