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老他们拿出来的章程,相信不会比自己想的差。
“几位老先生为了大梁的未来殚精竭虑,朕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司徒聿揽着她的肩膀,唇边弯起浅浅的笑容,“等他们拿出章程,我亲自跟父皇谈。”
上一世,这事在大梁时局彻底稳定下来后他们才考虑到,如今提也不算早。
用来办义学的银子,变成学生少交的那一部分束脩,银子花的还那么多,事情却办得比先前好。
“你以为他们没跟你爹提啊。”林青槐又笑,“别忘了辩策论经结束后,老先生们被你父皇留在镇国寺,整整待了五日才陆续离京。”
司徒聿想起确实有这么回事,笑容愈发愉悦,“多谢林相提醒。今日出宫不止是为了书院的学生去考童生,还有另外一件事你听听,看下我的设想有没有疏漏。”
林青槐含笑点头。
司徒聿捏了捏她的鼻子,说起自己的设想。
大梁如今的商队很多,都是民间的商户在各地收了商品,再卖到其他的地方去。
若是由官府出面办这事,将大梁的东西卖到邻国,可让百姓有更多赚钱的门路,就是需要的人手也更多。
“我觉得可行,但是需要考虑的东西也不少,还是多几个人一起商议比较妥当。”林青槐敛眉看着烧得通红的火盆,苦笑道,“官府行商谁来负责,谁愿意负责。”
大家读书入仕,为的是当上人上人。
若是进士及第后还去当商人,谁愿意开这个头?
总不能还是用自己的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行商油水丰厚,从马匹到车驾到所选的商品,都有利可图。自己人好管没错,但那些朝臣可不是吃素的,他们会想尽办法安插自己的人。
国中的铁矿不知多少人眼馋,提炼铁器的技术,不知多少人想偷了拿去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