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都是KPI的错

华尔街为什么要搞次级贷款,而且还拼命的拉那些根本没有偿还能力的穷人借钱买房呢?

任何一个银行都能够看清楚里面的风险吧,可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整个危机彻底爆发为止呢?

难道米国人的智力集体降低到了负数不成?

后世有记者专门对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较为离谱,说这一次的危机完全是绩效考核引发的,也就是ki引发的。

通过这些记者的调查发现,各个机构的高层下达的指示,其实都是要求下面尽可能的吸收有偿还能力的用户,从来没有说过要放松考核指标什么的。

但千不该万不该,这些机构不该设计ki指标,要求每个员工每个月完成多少贷款的单数。

之前说过,有偿还能力的人就那么多,一开始的时候员工们还能够完成ki指标。但过了一两年的时间,完成指标就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但公司却不会管这些,因为次级贷款市场越来越火热,能够获得的利润也越来越高。

所以这些公司们完全不管实际的市场情况,反而不断的提高下一个季度的工作预期,其结果就是导致各个地区的中层管理不断的提高下属员工的ki指标。

完不成指标,不但连工资都没有,还很有可能直接被赶出去。

这些员工们不知道费了多少劲才能够进入这些大型的银行工作,哪里肯就这么离开,于是这些员工们就自然而然的将注意力落在了那些根本没有偿还能力的顾客身上,想办法发掘这些顾客贷款,然后成为自己的ki之一。

一开始,这项工作并不容易,且不说如何骗过各种资质的审核,那些没有偿还能力的顾客,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还贷,所以他们也不愿意给自己背上房贷这么一个大锅。

这些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非常艰难,但ki的压力又始终压在他们头上。更要命的是,因为ki指标是从上而下的,所以那些负责监管的机构,也需要承担ki的巨大压力。

最终一个天才提出了一套吸引那些没有还贷能力的用户借款的套路:叫做以房套贷。

这个套路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是去鼓动那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借款,如果这些人不肯的话,那就表示,只要贷款批下来,房子到手之后。

他们就可以去帮忙联系另一个贷款机构,将这套刚刚买下来的房子抵押给这个贷款机构,从这个贷款机构手中再借到一笔钱。

如果说买房款原本是100万美元的话,那再一次抵押就能够换到50万美元左右。

而这50万美元是一次性付给这些贷款人的,也就是说只要这样操作一番,这些原本身无分文的贷款人手中就能够拥有50万美元的巨款。

而有如此庞大的一笔巨款,短时间内想要全部花光也是不可能的,不管是这个人打算去创业也好,还是打算继续纸醉金迷也好,反正这笔钱大概能够存在两三年的时间。

这样两三年内,这个人就有能力偿还房贷的月供了。

如此一来,借款人能够短时间内获得一笔巨款,提供房贷的银行能够获得几年内稳定的月供回款,而拿房子抵押贷款的机构能够购得一套价值不菲的房子,而这些工作人员们能够完成自己的ki指标。

这是四赢呀,简直是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