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支毛笔不是什么名笔,但好歹也花了她一百多,没用半年就劈叉,傅加林还是很心疼的。
她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向下推了推,发现还是恢复不了,泄气地搁在砚台上。
心情不是很好,傅加林用手机拍下练写的《诗经·木瓜》,发到了朋友圈,并附上文字。
阿宛:下午即兴练字,毛笔一不小心劈叉了,求好用的毛笔链接。
傅加林收拾东西的功夫,微信上就显示了二十多条未读消息。
大多都是夸赞她毛笔字好看的,还有点赞的,傅加林统继续往下翻看到某个人的名字出现在上面,指尖一顿。
霍弋卜评论:你习惯用硬毫还是软毫?
傅加林回复:兼毫。
过了一分钟后,微信消息提示声响起,傅加林返回聊天页面,只见是霍弋卜私戳她。
霍弋卜:我大学同学家里是做毛笔的,质地都还不错,在当地很有名,如果你想入手的话,我可以帮你问问。
傅加林:好啊,不过会不会很贵?
霍弋卜:不会很贵,既然走我这个后门,只会比市面上便宜,我在他那里买过一套,用了一年多没有劈叉过。[得意]
傅加林:你也练毛笔字吗?
霍弋卜:平时没事会练一会儿,你的小楷很好看,看起来清秀玲珑,而且《木瓜》也是诗经里我最喜欢的一篇。
傅加林一愣,没想到他们之间会有共同爱好,她微微一笑。
傅加林:好巧,《木瓜》这篇对我来说也有特殊的意义。